返回

第三百三十一章 复杂的情感 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三十一章 复杂的情感 中 (第2/3页)

已经很疲倦了,加上心情沉重,整个人都是灰蒙蒙的。

    就在她换衣服的档口,玲儿进来,说是大夫人递牌子求见。赫舍里心里咯噔一下,额娘求见,不用说,一定是为了哥哥和小叔叔的事情。

    索家大宅院,从来都没有分家,小婶儿突然成了寡妇,这震动可想而知。只是没想到,昨天自己这儿才得的消息,家里隔了一天就知道了。她还没想到怎么去面对伤心的母亲呢!

    再加上这会儿自己头上也是一脑门子官司,玄烨病了,太皇太后那愤恨的表情都能把自己吃了。她哪儿有什么余力再想其他的事情。

    这会儿如果她不是皇后,兴许家人出事儿,她这个出嫁的女儿还能回家,掉几滴眼泪,烧几张纸钱。

    但是,在这紫禁城里,她却只能把眼泪咽回肚子里,把表情藏进心底。用最官方的姿态,最苍白的慰问,来敷衍家中最伤痛的亲人。

    所谓皇后的态度,就是皇上的态度,皇上的态度,等同于国家的态度。在这个满汉矛盾极其尖锐的敏感时刻,任何一个过激的举动,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就是赫舍里痛苦的原因,如果她是在只是在这个年纪上一个普通的女人,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她大可以痛哭一场,把母亲找到身边,在母亲的怀里嚎啕一阵。把自己的委屈不甘,痛苦纠结全都哭出来。

    可惜,她不是。她的脑中有太多的事情。她会想这样那样的困境,会想如果自己表现得放肆了,导致外界舆论有什么偏移,江南汉人的造反风会不会越吹越大?

    这个时候,朝廷的态度至关重要。皇亲国戚死在绿营兵的手里。这让现在身在江南的安亲王如何能视而不见?安亲王是爱新觉罗家宗室,当然是根正苗红的满人,赫舍里已经可以想见,现在绿营兵正在遭受怎样的灭顶之灾。

    哎,同胞们,你们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奋起反抗。是不是觉悟得太迟了?农民起义的时候,你们怎么不那么坚决,把造反的胜利果实巩固好呢?

    江山都易手了,才想起来后悔,满人苛待你们了,才想起来不服,是不是太愚蠢了?三藩的三位汉王,当初引狼入室的时候,怎么没想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满人怎么可能真的和汉人共享天下?

    不管什么时候,本民族的家务事。一定要自己内部解决,一定不能借助外援,不然绝对没有好下场。前面已经有一个元朝的例子,汉人居然会糊涂第二次,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当年元朝的时候,南方的汉人被认为是最下等的人群,比奴仆还不如。这样水深火热了一百多年。才逮着机会农民起义,结束为奴为婢的日子。

    这好日子没过多久,有人骨头又痒了,又重蹈覆辙了。鲁迅先生所谓的民族劣根性可真是美说错,还真是骨子里就有这种贱的血统在。

    而且,到了满人手里。汉人连做奴才的资格都没有了,做奴才还得先入了八旗,换一张满人的身份证。才能认满人老爷为主子。要不然称奴才就是僭越,是不合规矩。

    就这样泯灭人性的日子,广大老百姓还觉得挺好的,康乾盛世的时候,大家乐呵得不得了。认为皇上多英明。实际上,清朝的盛世。和汉唐的盛世相比,算个毛线盛世啊!

    赫舍里一边哀其不幸,一边却还要顾及民族感情。时刻牢记自己是个汉人。即便死的是本尊的叔叔,也不能露出太过哀伤的神色。

    还要想办法不让这件事的余波影响到朝廷对江南绿营兵的看法。这个时候,一点乱子也不能出。这摇摇欲坠的国家,经不起一点折腾。

    因此,赫舍里只是轻叹了一声:“既然额娘想进宫来探望本宫,让她后天午膳过后来吧。”连璧以为自己听错了,站着没动。

    娘娘说什么?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