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靴室 (第2/3页)
唐璜笑了下,然后硕大:“对于靴室,很想见识下。利物浦的成功,靴室是有着巨大的功劳的。但是现在,靴室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但是这个传统的优点,我想利物浦还是要保持下去的。”
利物浦的靴室,在英超独树一帜。
亚瑟王有圆桌骑士,香克利也有靴室传奇。香克利开创的靴室制度,造就了利物浦在欧洲的辉煌。
“足球不是生死,它更重于生死。”这是比尔•香克利最著名的一句话。如果不知道香克利出身社会底层的矿工家庭,你很难理解他会对足球如此狂热。在他的家乡,苏格兰一个叫格伦巴克的小镇,矿工和球员几乎是当地仅有的两种职业,球员更容易让人摆脱饥饿和死亡。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锻造了香克利的坚韧个性,他曾因董事会决定出场阵容而拒绝利物浦的执教邀请,直到1959年才接管利物浦。
香克利是一位大刀阔斧、锐意革新的开拓型主帅。上任之初,他就带来职业化的一系列举措:改造破旧不堪的安菲尔德球场;把梅尔伍德训练场改造成当时足坛的顶级训练中心;推出5人分组对抗的训练模式,将注重整体配合的足球思想灌输给球员。但对于一大帮老臣子,他却继续重用,因为其中不乏经验丰富、忠诚可靠的专业人才。以助理教练佩斯利、预备队教练费根和教练贝内特为首的一帮老臣,逐渐聚集在香克利的周围,成为他的智囊团。
佩斯利和贝内特搬进主更衣室走廊另一侧的一间斗室,因为球员的球靴被存放在这间小房里,人们叫它靴室(Bootroom)。一位业余队教练为了答谢俱乐部送来了很多啤酒,就存放在靴室,从此,人们把这里当作喝酒、聊天的好去处。随着时间推移,靴室不仅仅是个“酒吧”,教练们习惯在此研究战略战术、交流训练细节。只是香克利很少光顾,他把这里留给了助手们。这就是靴室的由来。
靴室文化不断发展,利物浦的高峰到来了。香克利说过:“第一就是第一,第二什么都不是。”1961-62赛季,利物浦以英乙冠军身份升级。两个赛季后,香克利为利物浦捧回了英甲冠军。1973年,利物浦获得英甲和联盟杯双冠王,欧战的第一次成功是香克利给欧洲发出的信号:利物浦来了!
然而一年后,刚过60岁的香克利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退休!虽然他公开解释想把时间留给妻子奈斯和家庭,但在红军即将攀上巅峰时他却选择离去,实在有些令人费解。也许只能用“有个性”来形容他的决定。
临行前,香克利向俱乐部推荐了佩斯利。55岁的佩斯利是前利物浦队长,自学成材当了俱乐部队医,后兼任助理教练,是香克利的得力助手。对于习惯站在幕后的他来说,接替伟大的香克利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但最终他接受了这个使命。从此,助理教练接班成为靴室的标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