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宁远守卫战(上) (第2/3页)
别的兵种担任——楯兵。所有的楯兵都推着楯车。所谓楯车,是一种木车,在厚木板的前面裹上几层厚牛皮,泼上水,由于木板和牛皮都相当皮实,明军的火器和弓箭无法shè破,这是第一拨人。(以下几段援引自《明朝那些事儿》)
第二拨是弓箭手,躲在楯车后面,以斜四十五度角向天上shè箭(shè程很远),甭管shè不shè得中,shè完就走人。
最后一拨就是骑兵,等前面都忙活完了,距离也就近了,冲出去砍人效果相当好。
无数明军就是这样被击败的,火器不管用,骑兵砍不过人家,只好就此覆灭。
这次的流程大致相同,无数的楯兵推着木车,向着城下挺进,他们相信,城中的明军和以往没有区别,火器和弓箭将在牛皮面前屈服。
然而牛皮破了。
架着云梯的后金军躲在木板和牛皮的后面,等待靠近城墙的时刻,但他们等到的,只是晴天的霹雳声,以及从天而降的不明物体。
值得庆祝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俯瞰到了宁远城的全貌——在半空中。(援引完毕)
明军出动武器——红夷(红衣)大炮。
是的,这已经是冷兵器时代的末期了。
在冷兵器时代,城池攻防战,攻城的方法,还是无外乎攻方冲到城墙上,开始架云梯,然后顶住压力拼命往上爬,而守方则扔石头、shè弓箭,拼命不让人往上爬,谁扛得住压力,谁就赢了。但是这一次,情况稍微有点儿例外,在后金军还没有开始架云梯的时候,随着一片巨响,他们中间很多人还没开始爬云梯、甚至还没有开始架云梯,就已经直接上了云霄。
因为“热兵器”已经开始出现在战场上。
红夷大炮虽然不多,全城只有十门,但是南城这边,就有三台炮口直指城下。
这一战也是先进科技民族对游牧民族的战争取得胜利的典范之一,充分印证了后来的那句话“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哦不,“科学技术就是战斗力”。
宁远城头的红夷大炮,以可怕的巨响,喷shè着灿烂的火焰,把无数的后金军,他们破碎的楯车,以及无数张牛皮,都送上了天空。
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