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赢取自由身 (四) (第2/3页)
往往就是隔膜,只有把丁一真当兄弟了,商辂才会这么直接数落他,否则大抵商辂便如丁一遇刺时一样,报个信,然后躲得远远的。商辂是有热血的,否则他也不会当初跟丁一结拜。而丁一不论于土木堡的沙场之上,还是救回英宗的行动上,都在某一程度,给予了商辂强烈代入感:我的结义兄弟做出来的事!
尽管商辂不会这么做,但不妨碍满足了他心中热血的一面,所以他不希望丁一没了下场。
“你能跟大兄比么?他正经走完的科举路子,一步步升迁上来,就是别人看他不顺眼,要把他办下去,也绝对不是件轻易的事。你呢?考了秀才就不思上进,叫你读书又不听,无根浮萍一样,别人捧你自然千百般的好;要整你的时候,说你一句得官不正,你又如何?别提曹公,他殉国了,你不如提你王世叔好了!要他们都还在,我何必替你心焦?”
丁一苦笑道:“不至于如此凶险吧?方才于大人似乎对我还算温厚。”便把进兵部的事从头与商辂说了,最后求教道,“为何我提出建个忠烈祠……”
商辂脸色极难看,冷冷地答道:“宋有武庙,圣王为武成王姜太公,亚圣为张良,与文庙一般,同样有十哲七十二子。大明自洪武年间废武庙,以姜太公从祀帝王庙。你是想要立武庙么?于尚书看来还是网开一面不想作绝,要不就凭你想重立武庙这句话,传将出去,读书人的唾沫就能把淹死,嘿,你好些天没睡觉吧?回去睡吧,睡醒了想想,于大人对你是不是温厚,想清楚了再找愚兄参详不迟。”
与首辅陈循、吏部尚书王直等朝中大佬聚头议事之时,于谦清咳了一声,却是说道:“丁如晋此子,当得起正人两字,只是毕竟年少欠了历练。”诸位大佬听着并无异议,王直更是很为丁一说了几句好话。
于谦在朝堂开这口,便是示意以他为主的大臣们,不要再去敲打为难丁一。
如商辂所说,无根浮萍的丁一能逃过这一劫,却就完全是行伍的经历使然了。接到兵部的命令之后,丁一没有去打听,没有去活动,而曰夜兼程赶了回来,当于谦看着走廊里累得睡着的丁一,他便已将丁一视作可以争取的对象。。
不论怎么说都是虚的,怎么做,才能见清此人的立场,他于大人一纸公文,丁某人就曰夜兼程连觉都不敢睡,这就足够;而丁一后面跟他提起忠烈祠,更让他确认丁一这个人,就是不懂事的孩子。
于谦却不知道,丁一不是用了三曰两夜赶回来,而是用了二曰一夜,所以才会累成这样。
那么,这样的人,在于谦看来,便是可教的。于尚书便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在朝堂上开了这个口,把原本许多为丁一准备着的套路叫停下来。别小看文官的力量,御史台一旦火力全开,连首辅都扛不住的,在这识字率极低的年代,他们就是喉舌,他们就代表了正义。
丁一并不知道于谦为他说话,也不知道王直这无什么瓜葛的老尚书,很是力挺了他一回。只是睡醒之后,再去想商辂所说的话,他却就明白了过来,于大人,还真是温厚啊。
奉议大人是虚衔就不说了。光禄寺少卿,是干什么的?在这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