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闲游独木桥(十八) (第2/3页)
有过,但被俘之后又回来的,真是极小概率事件,这世上除了丁一,谁敢说能看穿这一点?
若是英宗和靖康二帝一样,去了就回不来,王骥也不至于被景帝猜忌到这种程度,就算于谦看他再不顺眼都好,景帝也不见得就要把他发落在这里来。因为英宗从瓦刺回来,景帝怎么也觉得不安稳,王骥又是跟王振走得很近,又领兵多年,军中根基深远更是进士出身,怎么可能不猜忌他?
“丁容城是仗义的好汉子……”曹吉祥话说了一半,迎着王骥的眼光,却便说不下去了。
王骥又满上杯子,仰首饮尽了,长叹一声:“仗义的好汉子又有什么用?若他不仗义,你所想的还有些盼头,偏生他仗义……说来也是个痴人,听说自当今登基,丁容城就不曾跪过,虽说传旨时,屡屡有让他免跪的恩典,但身为臣子,便回回按着这恩典,不肯跪下,听说面圣也一样的……若说他不是念着与太上的情份,何必这么做?这人确是仗义,可惜老夫不是二十的少年,否则此等人,当得起生死之交四个字……老曹,老夫已年迈,只与你说一句:只求家宅平安。”
曹吉祥深吸了一口气,对王骥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拿起杯子喝尽了,起身踉跄着自去。王骥是不会出卖他,曹吉祥倒不担心这一节,正如老王骥夫子自道,他老了,只求家宅平安,就算他去出首曹吉祥等人,又是查无实据的事,能不能钉死曹某人就不清楚,至少石亨这领兵的大将,景帝必定不会用这种查无实据的事来处置,那到时王骥的家宅要平安,就不太可能了。
在王骥看来,于谦只怕始终是信不过丁一的,偏偏在丁某人离京出关时,来举办文会募款子。那位要办书院,并且成功办了两家书院的主事人不在,然后这边来募款建书院,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到时这京师的书院建成了,是姓于还是姓丁?
听着那章程这书院是为寒门子弟设的,王骥在宣德年就挂了尚书衔的人,哪里会看不清楚这样的书院,更多是给予谋生的本事而不是走科举路。便连这样的书院,于谦也不放手!若说于大人信重丁一,那才真的鬼!
至于景帝,更加不用说了,丁一拿着宝物来找他做生意一起赚,他都能把丁如玉扔关外送死的。
丁一,王骥闷声对身边的亲卫说道:“满上。不醉不休!”那几个至今仍在跟随他的亲卫,看着老大人这模样。除了长叹之外,实在也挤不出半句安慰的话。
而出了铁门关的刘吉刘棉花,是颇有些后悔的,开始因为景帝向于谦开了口,于是说要往密云前卫送军粮——丁一私人送出关的粮,他领着二十八亲卫和王越、杜子腾押行;朝廷的粮有朝廷军兵押运,有军马出关,就配着监军御史也是朝廷的惯例了。这是人少,若是人多还要配佥都御史之类的。
关外之地,生死莫测,再说丁家两兄妹,明眼人都看得出,只怕将来未必就有什么好下场,结果刘吉争到了这个差事。监军御史。但上路之后,他才发觉上了王越的当,因为当时还没拿到这个职位时,他请王越好好去招待了一番,咨询他这差事到底做不做得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