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其血玄黄(七) (第2/3页)
个月,已是定期的聚会了。每旬都会来上一日。而朱动之所以不敢嬉皮笑脸,是因为他听出了门道,这哪里是诗文唱酬?
“要走出京师去,到乡村之中去!到密云前卫去?”丁一继续着他的话,或者说是一种变相的讲演,“我等读书人,当以振兴天下为已任!如何振兴?劫富济贫么?这是一个值得吾等深思的问题。但目前来看,密云前卫就是一种方式,把华夏的百姓与士绅、富人之间,对于土地,必然存在的冲突,转嫁到狄夷那里去,如果能够让百姓明白这一点,让乡绅明白这一点,有钱出钱,有人出人,于我华夏来说,便是大同!”
众多被煽得晕乎乎的举监生不住点头,有人不禁说道:“极是,或是密云前卫能站得稳的话,出钱的乡绅,便无了刁民活不下去谋逆的祸根;穷苦人只要肯搏命,也能在关外得到自己的土地……”
只是,却没有人能察觉到,丁一眼中深藏着的痛苦神色。
这是不对的,他很肯定这一点,不是其中有帝*国主义的因素。若是大明真的有能力征平四夷,丁一不介意自己被钉在什么历史的耻辱柱上。连现代的阿美利坚,当它成为地球上最大的霸权时,它的元首做出决策时,也不曾记得五月花号时的弱小与面对英国攻击时的无助,它凭仗着自己的强力,做所有能做的事。
丁一要当一个圣人?不,他绝无这种打算。
他的痛苦,是在容城的工场,目前完全是不可能支持得起征平四夷的战争。
不论工场要多大,它现在仍然是一个刚刚诞生起来工业雏型,从产量到技术储备,都很不尽人意。而偏偏丁一在这个时代,却无法得到国家机器更多的支持,甚至,还要提防着来自于皇权和相权的攻击,致命的攻击。
在送走这些被他煽得热血沸腾的举监生时,丁一再一次叮嘱他们:“丁某不要什么声名,这些事,某也暂时不曾理出头绪,这也是丁某请诸位来商谈的根本……只望在你我未曾格到真缔之前,暂时莫要传扬出去,以免误人误已才是。”
一众举监生纷纷承诺不会外传,其实外不外传丁一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不要让于谦和景帝对他产生过太多不必要的关注。而偏偏他不得不这么干,因为密云前卫需要人,需要钱粮。
草原上五千铁骑,就足够控制很大的地盘了。
但这种控制和华夏民族的控制,是两个概念。
草原上只要能击败对方,杀了他们的头人,掳走他们的牛羊、女人,就足够了;
但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控制,是指这一范围之内,得有地区性的稳定,这样才能进行开荒、耕作、灌溉、收获,包括集市和交易等等活动。不单得有一支威慑性的军兵,还得有镇守的部队,巡检的部队,还得有士农工商各色人等。
这么发展下去,依靠丁一自己来支撑,压力会极大,而且进度会很慢;朝廷这边是不可能指望了,所以他也只能指望民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