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万山在握(十六) (第2/3页)
到底是否按着这旨意去办,而是把这事轻轻地放了下去,留在明天再来说……也许,丁一打算把信使做掉,然后当做没有收到这旨意?
徐珵想到这里,不觉打了个冷颤,他觉得丁一干得出来这种事!不过此刻,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他长揖到地:“先生也要留心,不可太过操劳啊!两万虎贲,两府百姓,全担在先生肩上!”然后他就告辞了。
这关节,徐珵当然不会讲无谓之类的废话,他这么说,就是暗示丁一,以现在两府之地,二万之军兵,跟朝廷翻脸,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当然,至于怎么决断,那是丁一要操心的事情,徐珵面对丁一这种极强势的领袖,他显得很谨慎也很守本分,全然没有历史上,面对刚刚重登录九五、无人无兵的英宗那么嚣张。
在徐珵走后,丁一重新摊开了这份圣旨,他在推敲着朝廷到底出于什么目的,给他下的这份旨意,为什么徐珵会认为丁一在考虑造反?因为这份旨意,大致上的意思就是:广西之患,以二万新训军兵,大约很难短期平定,所以呢,要求丁一前往云南督师。当然还有一句,若丁一认为广西平乱之事近期将有进展,也可上密折说明情况。
当然,打一棍子给个萝卜,这一手把戏也在这份旨意之上体现得淋漓尽至了,不单把丁一的文官职衔升到正二品的左都御史,也就是和六部尚书平级了,而且还准许丁一带两千亲卫心腹随行,以策安全等等。
还许诺一旦云南平定,在云南的四万边军悍卒,交由丁一率领,填入广西卫所。
朝廷是要干什么?什么叫永镇广西?给个伯爵,兼个都督,弄个铁券丹书,就叫永镇广西?永镇,就是丁某人和沐家一样,在广西当土皇帝啊,要不还永镇个屁么?可以让朝廷六部下旨行文调派的,那叫流官!而且内阁和六部还同意了这份旨意!很明显,梧州和平乐这两府的高速发展,已经开始让某些人动心了,希望与广西这边展开一些贸易,而不再咬着丁一扫了士绅的利益,否则的话,这份旨意不可能通过内阁和六部的附署。
至于为什么要下密旨的原因,朝廷也好,皇帝也好,是没脸明着来宣这旨的,所以还提到,如果丁一觉得广西平乱近期有所进展,也可以上密折来辞去宣调。这就是存着大家都不撕破脸的意思了,若是丁一同意,那么自然不用说,来了大明这么久的时间,丁一也清楚这年代官场的规则了,自然就是他忧心国事,上折请任督师了,然后这份密旨就会变成明旨,自然就有中官前来宣读云云。
但是丁一看着那份旨意,却笑了起来,因为除了在云南四万边军悍卒平乱之后让丁一带到广西之外,作为交换利益,这份密旨里面的胡萝卜,还有这么一根,能够吸引丁一的注意力,就是要求身为总理四海大都督衙门的丁一,立即派员前去南京,负责监造海船事宜,以便出海抚夷云云。
这一条,才是真正的胡萝卜,而不是前面那什么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