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绝户计(十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章 绝户计(十三) (第2/3页)

二月中旬,再出关与臣会合。”

    听着丁一的话,景帝要开口,却被丁一拦住:“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只是将士何辜?竟要随臣而亡?五日后,臣带三十骑出关,至一月底,三十余日,关外十万鞑子铁骑之中,若亡,则是臣刚愎自用,取死有道;若存,则天不亡我,当合大军,为大明定关外之土!”

    “如晋,别去了。”景帝突然长叹一声,握着丁一的手说道,“你回广西去吧!”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何况丁某人无一乞命之辞,倒是一再叮嘱朱见济的病情,景帝又不是铁石做的,到了此际,终于忍之不住来劝丁一:“待你回了广西,朕便教张辄回来,大明第一师便由杜子腾统领……朕在一日,便将广西托与你一日!”

    “圣上慎言。”丁一回了这么一句,却依然没有接着景帝的话头。因为所谓细思极恐,大约就是丁一此时的心境,他是知道大致历史上原本的走向,愈想是愈发觉不对劲的。因为立景帝这事虽说明面上是于谦的拥立,但一开始也是孙太后的决定,因为当时除了景帝,还有另外一个藩王的人选;而后来夺门之变,其中孙太后又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要知道兴安在景帝死后,可是好好地活着呢!亲近景帝的大臣杀的杀,徙的徙,倒是司礼监太监没事?

    若果是说景帝死了儿子之后,因为无后,所以孙太后那边默许了这宫中之变,着实也未必就是没有可能啊。而如果这种可能成立的话,那么就太可怕了,于谦是否因为把握相权来抗衡皇权,而使得他被杀之时,孙太后没有为他说话呢?丁一不敢下结论,但按历史上记载,英宗当时是说了“谦实有功”的,然后徐有贞说不杀于谦师出无名,真的是这样么?

    或是这夺门之变背后的主持者没有开口,所以于谦才非死不可?徐有贞和于谦不见得有多大的仇,甚至于谦还帮徐有贞推荐过,只不过后者自己名声太臭,这要能怪罪到于谦头上,大致满朝文官都可以杀尽了吧?所以这中间有太值得推敲的地方,但在没有实证的前提下,而且在现在许多人事因为丁一到来而变改的情况,这些东西,也只能是丁一心里的谜团。

    不能诉之于口的谜团,对于丁一来说,有着太多的假设前提,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私隐。

    但丁一不会甘心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许多的未知之上。

    正如于谦所说的一样,他不打算去依附这个局,也不打算去从这迷局里找到一条出路,他所做的打算,就是以力破之。所以丁一对景帝说道:“外敌在际,臣食君之禄,安有退避广西的道理?娘娘说得极是,臣于军略有点虚名,又适逢其会正在京师,便当挥洒热血,以写春秋!”顿了顿,丁一在辞去之前却就对景帝留下一句话,“见济的病,皇帝也知道是什么病症了,臣细思极恐,或是宫人看护不力,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焉!”然后他就辞出宫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