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夺门(三) (第2/3页)
一个坑,丁一不干辞官,至少大明第二师是不会闲置的,必定就要派到某处驻扎,于是一个督师的空缺就出来;都察院空了一个左都御史,单是身为阁臣的王文就看了这位置很久了,当然左都御史无定员,有必要可以加衔之类,但总不能弄个二三十个吧?丁一要辞了,王文补上去也就合情合理,别以为右都御史、左都御史都是正二品,那可是完全不同性质的。
于士林来说,肯定就说丁一高风亮节,不贪恋权位;于民间而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那就是活生生的传奇人物了。
但诸部尚书与首辅次辅,包括一众阁臣甚至王文在内,谁也不敢放丁一辞官。
史笔如刀啊,这大破十万铁骑的丁一,就这么让他辞官回广西养老,这又不武将出身,人家是探花出身的,正正经经的进士,这说得过去?朝有奸邪,嫉妨贤良,绝对是跑不了的;或是关外草原,隔年又再打草谷之类的,景帝一个昏君的名头,也是必然跑不掉的。
“先生,众卿家,”景帝很无奈地面对这个问题,甚至还对兴安招了招手,“你也说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得想个法,教如晋回京师来才是啊!朕是全无主意,尽赖诸位了!”这倒不能算是景帝的无能,总不能样样事他都想出办法来,那还要内阁干什么?
所以一众阁臣和于谦便讨论起来,最后讨论出一个章程,自然,恩从上出,也还是压了压,给景帝一个提高赏赐规格的空间,在仍旧保留云远、云南、贵州等处总督,以及领四海大都督府之外,加太子少保,追封其父母;赐南京兵部尚书衔;安全局衙门划归都察院,提升到正五品,与六部的清吏司同一级别,由丁一亲领;赐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
入朝不趋,臣见君须趋,即快步走,表示尊重,而丁某人现时可以慢吞吞地来;剑履上殿,宋朝以后,就没有君臣坐而论道,都是站着答话的,所以早就不用脱鞋,丁一又有个带刀舍人的散衔,看着这条似乎无用,但其实不然,有了这一条,丁一不但进宫可以带武器,上朝也可以带武器,而且皇帝就坐以后,丁一是可以弄个锦墩、凳子之类,在下边坐着的;谒赞不名,这条就很严重,本来臣拜君时由侍臣唱名,比如说左都御史丁一,现在侍臣就不能唱名,只能说左都御史。正是所谓“如萧何故事”,汉高祖对萧何就是这样的。
景帝咬了咬后槽牙,长叹了一声道:“国家待如晋何其太薄?为何不加公爵?”
他这话一出,于谦就起身道:“圣上,还望念在如晋一片赤忠,纵有任性,也是年少……”
“臣附议,圣上三思!”陈循也起身奏道,“还是为国家念,保存无双国士啊!”
封公爵,丁一才多大?要是九边有事,到时又要丁一出马,那是不是封无可封了?
其实景帝本就是想要捧杀丁一的,但看着首辅和实际把握相权的于谦都不干,其他阁臣明显也不见得敢出来赞同他,便也只好作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