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风*流*眼(二十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章 风*流*眼(二十一) (第2/3页)

交流,别人总是会过来,今日是倭国,明天也许就是乌思藏或是八百大甸。但山长水远,何况诸如倭国,更是远隔重洋,要组织船队扬帆东去,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怎么办?”

    他这话,是点到了根本上。

    不单好勇斗狠的江湖人听着心里象有只猫在挠着也似的,就连紫阳派的道士,天台宗的和尚,也不住点头。如果财力能及,谁家不希望把道场、庙宇开到海外去?天台山之行,其实也是亨利王子给丁一建议。

    因为在葡萄牙,他们对于宗教问题,因为历史关系是有很深远的研究。所以亨利王子给丁一分析过:“那些在爪哇毫无战力的道士,不是因为教义的问题,而是因为利益,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将能获得的利益。”

    甚至亨利王子用了更形象比喻,在给丁一的信里,他是这么说“伟大的殿下,就算您无所不能,也不能责怪山羊不喜欢吃鸡胸肉,事实上它们对上好的牛肉也不感兴趣。”就是他觉得,在爪哇那些道士,本质上就不是食肉动物。

    丁一来天台山,就是因为亨利王子这封信,否则的话,对于自控力还不错的丁一来说,不至于为了杀几个倭人,而亲身至此,他来,是因为要在华夏的宗教人士之中,寻找出食肉动物,大抵上江湖之中的道士,就是选的人物了。

    “传播道教的,远赴重洋传播华夏国术的,与愿去教化诸夷的儒生一样,我都是敬重的。”丁一微笑着对这些江湖豪雄说道。

    没有一个人去问,是不是真的。

    大明第一条好汉丁容城的话如果他们信不过,至少场上八具还没完全冰冷的倭人高手尸体,能为丁一的话做一个注脚。

    然后丁一就没有再说下去,他拱手向着那些江湖人唱了个诺,然后就和来时一样,在苏欸的护卫之下,离开了云锦杜鹃,离开了天台山。

    丁一很清楚这些江湖上的道士,他们对于教义,也许并不太精通的,很多人,连字都不太识得,就如鲁智深一样。

    但没有关系,他们会搬弄神迹,会捏造神通。按亨利王子给丁一的信里的说法,这个年代的英格兰,别说底层人民:“有些领主的管家和不少庄园管事对于文字的掌握情况也是很糟的,用来记录庄园管理情况的是一种木板,上面划满了长短不一的线段作为依据。等年末领主的稽查员前来视察时再整理成文字型的庄园账簿,有时还需要当地教职人员的协助才能完成。”

    亨利王子用英格兰举例,大约是他觉得这个年代英格兰的庄园管理制度在西欧还算是比较完善的。

    要知道,这个年代,乡下地主的账房,怎么也得会记账吧?除非极偏僻的地方,正常来说,一个村子里,多少也是有一个半个秀才郎,几个童生总有的。大明的文盲率绝对是同时代最低的了

    而作为大量不识字的底层百姓的受众,有几个人关心教义?

    有神迹,有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