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立储(十七) (第2/3页)
丁一说起来也是极为痛心的。
因为到了现在,宣大边镇也好,云南贵州也好,两广更不用提了,全部拒绝向工业部订购枪弹了,除了火炮之外,丁一当时是下令,把所有技术,都留下来,只是每生产一百把遂发枪,或是十把步枪,或是两具掷弹*筒,或是一挺手摇机枪,或是一千发弹壳子弹,要向丁一这边支付一两银子的专利费用;每生产十发迫击*炮弹,或是一门迫击*炮,要向丁一支付二十两银子的专利费用,专利期限为一百年。
这个是部议之后,由内阁签署下来的旨意,不是什么私底下的协定。
火炮主要是技术难度太高,丁一是信不过那些工部的官吏,就没留下这技术了。
也幸好没留下。
边镇为何不愿列装步枪?弹壳步枪啊!有膛线啊!虽说仍是黑*火药,射速快多少?
更别提迫击炮、手摇机枪、掷弹筒这样的利器了!
但宣大和云贵那边,开始试着采购了一小批之后,准备大规模换装,结果派军将下去广州府商谈,那些军将就听着风声不对,提出再采购一小批试样,结果这一批一试用,就打死也愿要了,宁可用遂发枪!
因为会炸膛啊!三五发就炸膛的步枪,有膛线的步枪,比没膛线的遂发枪更没准头,这谁敢去用?迫击*炮也一样炸膛,放下炮弹后卡住,延时引信到头就炸了,掷弹筒也是一样;
至于机枪,就不要说了,丁一弄的手摇机枪,跟原始的加特林是不同的,除了没有电驱动之外,整个供弹机构,是现代的m*134型minigun*六管机枪的内脏啊,那个对精度的要求,对质检的要求,对这个年代来讲,是极为苟刻的。工业*部接手之后,机枪根本生产不出来。
“为什么呢?因为工部下去的官吏,觉得我太仁义了,这是委婉的说法。他们心里,是觉得丁一真的很蠢啊!为什么要给工匠那么好的条件和报酬?匠户嘛,本来就是被欺压的阶级!他们开始欺负留在华夏的那些工程师、技术骨干,削减他们的薪酬,不让他们休息,取消奖金,要求行跪拜礼,听说还想施鞭刑!要不那些工程师和技术骨干,被逼到没法子,掏出我给他们签发的技术等级证书,扬言要找我告状,只怕工部下去的官吏,杀人都做得出来!”
丁一说到这里,猛然一拍书案,极为愤怒地戟指着钱皇后:“我千方百计劝留下来的一千多名技术骨干和工程师,都走了,有的申请出海,有的被大明第一师和第四师的军械*所收容,有的居然去开铁匠铺!我他妈用十年培养出来的技术骨干,你们逼迫到人家干不下去,去开铁匠铺!”
“更蠢的是,这些技术人员流失,居然也没在档案上留注,然后关注去向!这些人,是能造枪的!就算造不出步枪,遂发枪绝对造得出来,流落民间的话,有人想造反,拉上这些冤气冲天的工匠,你说会怎么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