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新君(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章 新君(三) (第2/3页)

尽平乱匪?李通、石龙,可是把当地守备和卫所打得哭爹叫娘的队伍,绝对不是软脚虾来的。

    “民不使知之,安晓得国家大义?老丈夫可知两广的民兵队里,基本现在已文盲率不到三成了?一般第二年仍在农闲工余参加民兵训练的,都能写简单的书信,那三成的文盲大都是第一年刚响应预备役的青壮。”

    “不知国家大义,他们去混个饭吃,想法子偷懒就是了,练出来,又有什么战力?”

    王翱抚须道:“那便晓以大义嘛,老夫教湖广那边,召集些秀才之类的……”

    朱永带兵过去,是刮得极狠的,据说运回两广的银箱、古玩,足足装了上百四轮马车。

    这年代,人们喜欢夸大兵力,觉得兵多就强,丁一麾下不习惯这么干,五千就是五千,结果朱永领军回两广,湖广那边真在跳着脚骂:“两广的断发兵军纪倒是极好,这金贵啊!他娘的,不就是五千兵么?这军汉是金子铸的么?”

    没弄土改,又没工业基础,就是说不种地没法活,百姓自己又没地,那压迫到一定程度,民乱说起就起的,只不过小一些的,地方自己掩下去罢了。谁知道啥时又有民乱?又去两广借兵?又再让刮一回肉?

    所以他们想搞民兵系统,不能再让两广这边,这么刮肉了。

    决心是很强的,所以王翱听说民兵识字,就提出让那些秀才之类,去教嘛,反正都是乡绅出钱。

    丁一摇了摇头,耐心与王翱分说:“晓了大义,百姓就要问,这国家,这华夏,到底是谁的。”

    “两广的民兵,为何能战?因为他们训练不偷懒!”

    “为何不偷懒?不是丁某人真有什么法力,而是两广有着他们自己的土地,或是工厂里,有着他的一份工作。他们知道,保家卫国不是一句口号,如果不操练,两广一乱,他们的土地,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女人,他们的家,就毁了。”

    “他们入湖广平乱,是因为湖广再乱下去,势必祸及两广,入湖广平乱,是为国效力,也是为保家乡平安。”

    话说到这里,王翱倒是听明白了:“也就是不搞官绅一体纳粮,则军成而无魄?”

    “盐山丈夫睿智,便是如此。”

    王翱倒没再说什么,这级别的人物,道理和逻辑理顺了,自然知道不是丁一愿不愿帮手的问题,而是土改真的就是症结所在,所以便也扯了几句政局家常,便起身辞了去。

    丁某人一路送出府去,刘吉看着王翱的轿子远去了,方才对丁一道:“丈夫,夫子之师远行,怕还是要送送为好。”夫子指的就是丁一了,夫子之师就是于谦。

    “万幸祐之提醒,速去备马!”丁一拍着自己的额头,事太多,他脑子几乎整天都转个没停,不是刘吉说起,他倒忘记了于谦要远行出海。

    随着立宪的推行和新君登基,团营的建制开始正式取消,也就是说,于谦原本手握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