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第一章 铁蹄袭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第一章 铁蹄袭来 (第1/3页)

    手机阅读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品 书 网 (   . V o Dt . c o M)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保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在隰吉便宜经略史府,一个年约二十七、八的年青人正在教授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年青人身材消瘦,面目清秀却难掩内心的忧愁。小孩天真无邪,看到先生转过背,就伏在地上看蚂蚁搬家。看到先生转过来,又起来装模作样地念念。

    先生当然知道,看他身前沾的灰尘就明白是咋回事。

    先生问:“鹏举,你知道这是谁作的词吗?又是什么意思?”

    小孩问:“我知道,这是岳元帅爷爷作的词,《满江红--遥望中原》。意思是。。。。。。意思是。。。。。。”

    “鹏举,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随着宏亮的声音,一位身着铠甲、四十开外、身材高大、胡须很长的将军大踏步走了进来。

    “爷爷。”小孩子撒娇般跑向将军。

    “杨大人。”年青先生向将军作了个揖。

    杨大人抱起杨鹏举对年青先生说:“裕之,我这孙子不好教吧?让你受委屈了。”

    叫裕之的先生说:“哪里哪里,令孙虽说顽皮,却也聪明。谁家小孩不贪玩的?”

    杨鹏举说:“爷爷,我知道你敬重岳元帅爷爷,他的词我早都知道了的。这首词的意思是:词作上片是以中原当年的繁华景象来对比如今在敌人铁骑蹂躏之下的满目疮痍。开首二句,写登楼远眺。词人极目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实际上黄鹤楼即使很高,登上去也望不见中原,这里是表现词人念念不忘中原故土的爱国深情。‘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四句,承上‘许多城郭’,追忆中原沦陷前的繁华景象。前二句为总括:花木繁盛,风景如画;宫阙壮丽,气象威严。后二句以两处实地为例,写宫内豪华生活。‘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山,宋徽宗政和年间造。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接下陡然调转笔锋,写现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风尘’,这里指战乱。慨叹汴京惨遭金人铁骑践踏,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词作上片以今昔对比手法,往昔的升平繁华,与目前的战乱险恶形成强烈反差,表露了词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感情,和报国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词作下片分两层意思,慨叹南宋王朝统治下士兵牺牲,人民饿死,景况萧索,希望率师北伐,收复中原。前六句为第一层。开首即以‘兵安在’‘民安在’提问,加以强调,词人的愤激之情可见。要反击敌人,收复失地,首先要依靠兵士与人民,可是兵士早已战死,老百姓也在饥寒交迫下死亡。‘膏’,这里作动词‘滋润’讲,‘锋’,兵器的尖端‘锷’,剑刃。‘膏锋锷’,是说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夹端,即兵士被刀剑杀死。‘沟壑’,溪谷。由于金兵的杀戳践踏,兵民死亡殆尽,田园荒无,万户萧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