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9.第四十九章诗词出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49.第四十九章诗词出处 (第2/3页)

三处‘密码’可以用来界定其诞生地点就在东林寺。‘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历来都公认《满江红》是登高而作,却不知岳元帅的具体所处,只得含糊解释成某处高楼,其实当时岳元帅就在东林寺,因为《满江红》的开篇就隐藏着创作地点的秘密。庐山东林寺有一则著名的典故。东林寺门口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进东林寺就必须经小溪上的虎溪桥。据传说,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在寺院深居简出,人们称之为‘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虎溪。如果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神虎就会吼叫起来。有一次,慧远与来访的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谈得投机,送行时不觉过了虎溪桥,后山的神虎立刻就长吼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个文坛佳话,称为“虎溪三笑”,一直流传至今。由于此虎是守寺护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桥畔有一头石虎怒目而视凭栏而踞。了解了虎溪桥畔的神虎和这则典故,就很容易看出,岳元帅看着秋雨中威武不屈的石虎触景生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护国看家的神虎,眼看着赵构们‘越界’而‘仰天长啸’,这才有后面的‘饥餐胡虏肉’和‘渴饮匈奴血’之词。

    《满江红》的词韵隐藏着其诞生地点的第二个秘密。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游东林寺时有一首诗,名为《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冥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绝断出没。李白写诗是抒怀,岳元帅作词也是抒怀,而且《满江红》正是步了《庐山东林寺夜怀》的韵,特别是‘阙’、‘月’和‘歇’这三个押韵的字都是来自李白的诗。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满江红》中有‘壮怀’与‘壮志’。按理说,同一首诗词中用两个相同的字是犯忌的,因此比较少见。但李白的诗却有‘天香’与‘天乐’。两个‘壮’对两个‘天’,显然绝非巧合。而且,还能明显看出《满江红》的‘天阙’也应该是受到了李白两个‘天’的影响。李白在东林寺还写过另一首诗,名为《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满江红》中也可以看出追随这首诗的痕迹。‘凭栏处’正是‘送客处’的模仿,‘长啸’无疑是‘猿啼’的翻版。《满江红》中的神虎精神更是与李白‘过虎溪’的畏惧形成鲜明比照。‘朝天(金)阙’。此句隐藏着解读《满江红》诞生地点的第三个秘密。此句自《满江红》现世以来从未见有人作出过合乎逻辑的解释,因为不了解其中也隐藏着一个东林寺的典故。一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但东林寺的主殿称‘神运宝殿’。相传慧远初到庐山选择结庐之处,认为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