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第二四三章赤盏尉忻 (第2/3页)
志的字样或图案。方便入国库管理。民间或官员,私人或组织不得私自使用官银,那是杀头的大罪。官银的主要用途在,军饷,官薪,宫用,各地建设,赈灾等支出。在官银支出给各地和个人以后,获得官银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将官银再溶化一次,炼出新的银锭或者银块,这就是碎银的主要来源。这个也是一个名词的得来--‘火耗’。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或是银锭溶化为碎银的折耗。火耗成为了官员和军队将领贪污的主要手段。民间使用的银锭大多都是军队和官员流传出来的碎银。”
不用说,此二人正是杨鹏举和元俨所扮,诚然杨鹏举经常大把的用银子,但他也没有弄懂里面的内情,这些当然也是元俨给他补的。他看着这个身上还有几处补丁、一双好几处破损的靴子,清瞿的面容,一看就知道此人是个清官,由他把控着金国的经济命脉,是金国的大幸。他说的这些话,如果不是领奉禄或是朝中之人,基本上是回不出来的,而且“火耗”一词,只有朝中之人才清楚,要不是元俨的父亲和朝中大臣有来往,就是元俨也不知道。
因此赤盏尉忻一听,感觉上太子也不是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只是心中还有疑问:“太子殿下是不是还有别用?”
杨鹏举和元俨早就商量过此事,此笔如此巨大的款项,单是抚恤肯定用不完的,而且也不没有堂堂太子亲自到户部要钱的说法,层层上报才是规矩。“孤此次来,要这样多的银两,当然不是只是为了抚恤。孤看蒙古下一步必打凤翔,所以必须先把凤翔坚固。因此我们就要未雨绸缪。”
“太子殿下说得有道理。”赤盏尉忻也有同感,“凤翔自古有兵家必争之地,拿下凤翔可以入潼关觊觎中原,整个大金就在蒙古的眼皮底下。”
“赤盏大人说得不错。”杨鹏举道,“如果蒙古一旦拿下大金,南宋指日可破。因此金和南宋唇亡齿寒,合可以共挡蒙古,不和只能是让蒙古各个击破。所以孤在想,和南宋、西夏只能共修边好,不能一味相斗。”
见赤盏尉忻不停点头,杨鹏举趁热打铁:“因此,孤这次来要这样多的银两,是没有经过父皇允许的,也必须秘密进行,不能让更多的人知晓。就是运出去也不能让军队来运。”
这些话说得天衣无缝,不由赤盏尉忻不信:“还是殿下考虑得周到。殿下是不是早就想到如何运作了?”
“是的。”杨鹏举故作沉吟道,“不日丐帮将西行,我们会把银两交付丐帮,让他们趁迁移的时候把这些银两一并带过去。”
赤盏尉忻一听丐帮就又急了:“这样不行,殿下。要知道丐帮终究是汉人,他们不会和我们是一条心的,前阵子的事就是一个例子。还望太子殿下三思呀!特别是杨鹏举,他的父亲毕竟是大金害死的,他早迟和大金有一战。”
杨鹏举一听父亲的事,差点就失态了,冷哼了一声:“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