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2回 拍摄地难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72回 拍摄地难选 (第2/3页)

多多儿童时期的人选都交给风清扬去办,剩下的相对比较好选一点由林飞鸿去选。

    《天堂电影院》中的小镇的放映师林启超(原著为艾佛特)是个从中年到老人的过程,这个由一个角色扮演就可以了,这个最好选年龄较大的演员,剧组中要数年龄最大的还是李连节,人已快到中年,演林启超比较合适,暂且敲定下林启超的角色。

    原著中,少年时期的多多与中年以后的多多长相上有一定的区别,是由两个人饰演的,但林飞鸿现在不想这样做,前世这部电影创作时电影行业并不发达,很多电影技术当时都没有,现在经济发达了,电影技术也得到提升,这种角色就没有必要由两个人来饰演,只要选一个人演,到时再特效化妆一下就可以了。

    徐真和王保强都比较年轻,但从长相看还是徐真比较适合多多这个角色,至少成年后的多多还是比较英俊的,王保强就给他一个疯子的角色。

    剧中的女主即多多的初恋**李丽娜就由范彬彬来饰演,范彬彬很久没有接过女主的戏了,再不照顾她一点恐怕留不住她。多多的母亲由苏雅雯担任。

    现在就剩下多多儿童时期的人选和拍摄地的事情了。

    拍摄地没有选好林飞鸿就无法进行场景布置,单单靠设想显然不现实,剧情要与实际场景结合才能做得更加合理符合现实,不然会让观众看起来有种突兀感,没有代入感。代入感在电影中最为重要,如果无法让观众跟着主人翁走,观众是不会有反应的,只有将观众带入主人翁,让他们感受主人公的一生,他们才会有感动,心里才会受到震撼,如此这部电影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名利双收是迟早的事。

    拍摄地无法决定,场景无法布置,但拍摄方式还是可以决定的,林飞鸿决定还是多数保留原著的那种倒叙的拍摄方式,原著中以中年的多多回忆过往为整个主线,反映了小镇的电影从兴盛到衰亡的历史,从侧面烘托出电影文化的发展历程,时间横跨比较大,从儿童到中年几十年的时间,但并没有令人感到突兀的感觉,因为这是一种回忆的叙事方式,有详有略在情理之中,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电影爱好者回忆家乡的电影兴衰史,其他的成长过程则可以忽略而过。

    《天堂电影院》之所以成功,除了整部影片中传达了电影文化的兴衰史外,还有就是具有思乡,怀旧的情绪,具有很强的代入感。

    一周时间很快就过去,其他一切都准备好了,包括拍摄方式,但林飞鸿看着桌子上的剧本却没有继续下笔的动力,没有拍摄地就无法设置场景,场景没有布置好一些特效,分镜头就没办法设定。林飞鸿长舒一口气,揉了揉太阳穴,半饷后拿起电话拨给风清扬。

    “现在都18号了,还没找到拍摄地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