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标志工程 (第2/3页)
不准地说道:
“我师傅打制繁难的铁件之时,有时会分开打制,然后再将两件一起放在炉中烧红,再同时捞出来,趁热打制在一起。师傅曾经说过这是最难学的焊接之术,可惜小子并未学会这种手艺,小子惭愧得很!茅先生,或许我师傅所用的那焊接之术便可以打造出来。”
范标勇其实说的是乃父,只是此前为了混进归正客阵营,编成了孤身一人只身南下,此时便只能将父亲谎称为师傅。
茅庚一听,顿时大喜过望,一拍范标勇的肩膀,心说我怎么没有想起这一节呢!竟然将这么简单的事儿给忘了,经范标勇一提醒,茅庚才知原来这时代高明的铁匠也懂得分解锻造再焊接的法子。嗯,范标勇的师傅就有这等手艺,不愧是在汴梁混生活的铁匠,果然有些道行!至于范标勇有没有学会焊接的高级锻工手艺,那不重要,茅庚懂得原理,倒是可以教这些大宋铁匠所谓的高级焊接锻造技能。
茅庚征求四位铁匠的意见,看到底是分解为三件还是两件打造为好,若是三件的话,便可以分解为两个环和一个中心圆筒,若是分解为两件的话,那就是一个环和一个带孔的复杂圆圈。最后,四个大宋铁匠都觉得打制复杂构型没有把握,为了锻造简便起见,那就分解为三件好了,于是一致赞成分解成一个中心圆筒和两个一模一样的圆环。茅庚又耐心地画出分解图样,并详细地讲解分解件的构型,直至李松和范标勇两个明白为止。茅庚也不管另两个家伙黄旺财和瞿得二,反正这两个糊涂蛋死活也不明白自己所说,直接便派他们俩作为李松和范标勇的助手,黄旺财协助李松打制中心圆筒,而瞿得二则协助范标勇负责打制圆环。
分解之后,分解件的打造便简单了许多,在茅庚的现场指点下,半个时辰之后,分解件便打造完毕,三个分解件同时在炉中加温至锻打温度之后,将两个圆环套在中心圆筒上,趁热锻打,三个分解件就焊接在一起,一个粗略的滑轮就打制成了。
有茅庚的分解图和现场指导,点开了这层窗户纸,四个大宋铁匠随后尽情利用李松两套打铁的行头,配合默契,叮叮当当,一天下来,就打制成功了六个滑轮。
尽管茅庚一直盯着打造,但鉴于是手工打造,这些滑轮的精度实在无法保障。比如内孔虽然用了芯棒,但芯棒也是手工打造,所以内孔的圆度、圆柱度很不靠谱。不过这就是这时代的水平了,能够打造成这个样子已经是难能可贵。
好在茅庚把后世滑动轴承的设计借鉴了一下,按照茅庚的设计,再在铁制滑轮内孔中浇铸一个掺锑的青铜合金衬套,这个衬套便相当于滑动轴承的轴瓦。
浇铸上青铜衬套之后,内孔再用木制车床装上钢制车刀加工一道,车制出一道油槽,算是具备了滑动轴承的储油功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