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败下阵来 (第2/3页)
。但如此弹唱之法实在是太过于离经叛道,改了曲调倒还罢了,连词中的格律也被肆意糟蹋!肆意糟蹋格律倒还罢了,此人竟然捏着嗓子学女声,实在是不男不女,令人难以接受。
可韩午在内的一帮纨绔压根就不管这么多,在他们的心目中,只要好听就行,至于是不是离经叛道,那根本就不是问题。
一曲终了,韩午这伙人便卖力地喝起彩来,台下也有人觉得唱得精彩,也不由自主跟着喝彩,但整场喝彩的也就是三四十人而已,多数人则是无动于衷,而场中却有不少人在摇头。
吴怜儿将场下反应都看在眼里,自己听了这一曲新奇的《虞美人》,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不该为文元喝彩。按说文元唱得好听,本该是要喝彩的,但喝彩吧,又觉得文元这种唱法实在是不足师法,只好含糊道:
“文公子果然是才气纵横,李煜这首《虞美人》在文公子这里唱出了新意,奴家佩服!”
姜夔耐着性子听完文元的表演,到了此时终于再也忍耐不住,出言直指其非:
“文公子这一曲,新奇倒是新奇,奈何此种唱法一未得风雅之意,二有违作词唱曲之道。文公子之演唱,四声不得其宜,五音以四声为主,平、上、去、入,务要端正,若是四声不得其宜,五音废矣!文公子这首新曲,姜某委实不敢恭维,其音律虽美,奈何落入媚俗之道,曲子便落了下乘,至于唱功,最是讲究字清、腔纯、板正,但文公子唱来偏偏字不清、腔不纯、板不正,可惜!可惜!尤其,文公子还非要以男声强拟女声,大谬,大谬矣!”
姜夔说这么一番话,台下有不少人极为认同,尤其场中文人,更是觉得姜夔不愧是大师级词曲家,对于文元表演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台下这些文人只知文元唱得不合常理,但没想到一经姜夔评点之后,一下子竟然暴露出了如此多的BUG,看来大师就是大师,不服不行啊。
这时代演唱各色词牌的词就是这么个规矩,每个字都要吐得字正腔圆,不但如此,还要准确地体现一个字的声调。只因一个词牌是一个标准的曲调,有其特定的格律要求,文人们无须懂得曲调弦律,只须按照句式和格律填词就行。但一个词牌填的词不知凡几,唱起来都是一个调调,要像周杰伦那样不讲究咬字清晰,那根本就难以区分词作好坏。故而宋词讲究吐字清晰,以至于苛求声调准确,在宋人眼中实在是势在必行。
但照这么个规矩,文元方才所唱,唱词中不少字都唱走了调,比如平声唱成了去声,去声唱作了入声,这些听在专家级的姜夔耳中,便显得格外业余。
茅庚离舞台本就很近,加上对姜夔的一言一行分外留意,因而对姜夔的这番话听了个一清二楚,茅庚心中一阵苦笑,随即想起八十年代大陆的主流音乐界痛贬邓丽君的演唱为靡靡之音,以及后来狂批周杰伦咬字不清,这两件事足以证明,颠覆传统并不是一件易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