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草台班子 (第2/3页)
大猷派兵驻守澎湖列岛之举。“平湖”和“澎湖”在语音上倒也相差不远,也不知道是不是以讹传讹,才最后变成后世的“澎湖列岛”的。
周先韬驻守平湖,对相距不过六七十里的夷洲当然有所了解。按照周先韬的说法,夷洲的土著与澎湖列岛这边的宋人早有互市往来,只是此前上过夷洲岛的宋人都以为夷洲岛统属一国,而彼此语言不通,即使交易,也是凭借打手势才能勉强交易。
宋人就算上过夷洲岛,也搞不清其中深浅,哪里知道夷洲岛其实还是部族割据,是连文字都没有的一帮土著!宋人只当人家也是如大宋一样,是一个赫赫国度。结果还是茅庚在朝堂上的一番话,这才揭破了夷洲的底牌。此番郑识派出多路探子经过一番侦查,已经大致探明夷洲的土著的虚实,总体判断,那里的土著确实是尚未开化,其住所和武器工具都原始得很,虽然那些土著极其排斥外人深入,但以其实力,完全不足以阻挡大宋雄兵。
至此茅庚心中大是感叹,有宋一代,国人真是敦厚老实本分之极,大约是台湾土著看不上澎湖列岛的缘故,不屑于去澎湖列岛捞生活,这才有宋人敢去澎湖列岛居住,而一到台湾本岛,只要土著们稍露凶相,宋人就没有在台湾居留的勇气了。可叹啊可叹!有宋一代,大宋只有被人家占地盘的份儿,从来也没有占过人家的地盘。连近在眼前的夷洲也从未想去占领,大宋的进取心实在是不足道也。要不是自己揭穿台湾底细,又与官家立了赌约,官家觉得稳占便宜,说不定攻取台湾的计划还要左右权衡才能推进。
茅庚感叹之际,那边郑识此时正在夸海口,他声称只需五千军兵,便能收服夷洲。
此时韩侂胄却说话了:
“禀国公,下官以为,我大宋号曰****上国,奉圣人之道,当师出有名。下官以为,本次渡海远征夷洲,乃是官家念彼辈困苦,不识文明礼仪,故我兴天兵进夷洲,乃是教化彼辈蛮族,使其归化大宋,由此仓廪实,衣食足,识礼节,知荣辱。故而下官以为,此去虽有征伐,归根结底乃是秉承圣人‘仁义’之道,乃是救民于水火,如此,则堪称堂堂正义之师。此乃下官的一点陋见,国公以为然否?”
茅庚一听,一时错愕不已,心说打着传播“普世价值”的旗号到处动武这一招,是后世美帝惯常干的事儿,没想到姓韩的这会儿就能想到!真的是不简单啊!就称他这一番话,便足见其“奸”了。可话说回来,在如今这年代,只有大宋才代表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力,大宋最有资格带领未开化的土著走向先进文明,所以韩侂胄这一番话倒也不无道理。
赵抦一听,自己这位私下里要称呼一声舅公的属下把话说得冠冕堂皇,仔细一想也大有道理,便微笑道:
“韩大人此言正合我意,孟子曰‘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本爵挥师夷洲,便是吊民伐罪,犹以‘吊民’为要。可依此属文,报请官家刊行天下,以彰官家爱民之心。”
哇咳咳!此君竟然马上就找到了对应的圣贤语录作为注解,而且立即就给自家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