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不可久留 (第2/3页)
茅庚见微知著,想了一大通,心知这是人家皇帝的正当防范措施,换做自己恐怕也会如此,但心中毕竟还是颇不舒服。想来想去,这天子脚下,还是不便久留呐!明日得问问,究竟何时兵发台湾,自己到了台湾,才能真正享受到海阔天空的自由——皇权社会的绝对自由当然不敢想,但天高皇帝远,总是会比在人家眼皮底下自由得多吧。
第二天,杨万里就特地来找文元,当着茅庚的面,将昨日文元与金人所谈诸事问了一遍。其实文元的应对也不算错,反正金人想买水泥并未得逞,但宋金之间的关系十分敏感,绝不是像占城那样的简单,大宋对此历来是慎之又慎。不过杨万里觉得这是文元不小心进了金人的圈套,并非有心添乱,因而也未苛责,只是叮嘱不要再与金人往来,便离开了。
杨万里问明白了此事,下午就进了宫,向赵眘当面作汇报。
赵眘是一个注重细节的皇帝,当初辛弃疾在长沙建造军营,辛弃疾受到弹劾之后,深知官家的脾性,便将建造军营的账本全数送往临安,呈请官家预览,赵眘还真就仔细地翻阅了一遍,当然看过之后,就知道辛弃疾在军营建造上清清白白。但由此可见,注重细节正是赵眘的风格。
赵眘听完汇报,紧绷着的神经便松弛了下来。赵眘虽然仁慈,但茅庚文元这两人一旦要是做出危及大宋的举动,赵眘也有的是办法处置这两人。
从杨万里所说的情况,以及昨日韩侂胄所说茅庚与占城来人商谈之事,赵眘觉得这纯粹是因为商人逐利的天性所致,这倒是可以理解。
这不是什么大事,和占城的买卖能做成也是好事,赵眘对于经商一向是持鼓励态度的,因而便道:
“此事既然是金人挑起之事,也就不须再追究了。占城与金人毕竟不同,与占城的买卖,一向是不禁的,这次当然也是如此。他们有能耐去占城盖房取利,也是好事一件。不过,对于陈亮会去占城做说客之事,此事有何利弊,却要掂量一下。”
韩侂胄昨日也将茅庚对于占城的战略构想做了汇报,在座的赵惇和赵抦、以及周必大和留正也都已经知晓占城行将与真蜡开战,而茅庚意欲施加影响阻挡战事发生。听官家如此一说,周必大此前已经深思熟虑过,立时便道:
“启禀官家,老臣以为理应争取让占城与真蜡修好。占城与真蜡相争,安南坐收渔人之利,绝非大宋之福。而且占城真若是败了,站在茅庚的立场,蚀本只怕还是小事,彼等派去占城之大宋子民也难保不受无妄之灾,故而对于茅庚而言,于公于私都要想方设法避免战事,陈亮想必也是作如此想,此事不难理解。而若真能达成此事,于我大宋有百利而无一害,以老臣愚见,实乃一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