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补偿标准 (第2/3页)
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至于赵抦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实际上是李同佐提出来的,就是对这一群土著使用强硬手段——不服?打到他服为止!甚至不惜大开杀戒。所谓,不施霹雳手段,难显菩萨心肠,便是此谓。
茅庚心说,这不过就是拆迁遇上了钉子户,在后世这种破事简直是司空见惯。这群钉子户土著的要价的确是过于离谱了,算下来一间破棚舍差不多要耗资十七八贯,如果都按这个价码,成本的确是过于高昂了一点。茅庚觉得,后世拆迁补偿“以面换面”的做法值得参考,拆迁多少面积就补偿多少面积,按照这个原则,一间棚舍补偿一顶帐篷才是合适的补偿标准,而现在正在执行的三间棚舍才补偿一顶帐篷的标准显然是低了。但包括赵抦在内的大宋高层只怕都不会认同“以面换面”,原因是土著的那些破烂棚舍对大宋来说几乎一文不值。
茅庚觉得该说的还是要说,在整理了一下思路后,茅庚跟在座的人表达了几个观点:
第一点,这些土著是这里的原住民,茅庚建议以后都要以原住民称呼他们,大宋不只是占了原住民的棚舍,还占了他们此前赖以生存的土地,因而不能单纯以棚舍价值来估价,给原住民更多的补偿理所应当。
第二点,对于原住民,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武力手段,尤其不可大开杀戒,那样就会严重违背大宋仁义之师“吊民伐罪”的原则。关于这一点,茅庚用的是儒家仁义的说辞,骨子里则是后世人道主义的思维。
第三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尽快开发台湾,还得依靠原住民。因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愿意移民到台湾来的人必定不会太多,大宋需要这些原住民去种地,去作坊出力,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台湾。否则就算占取了台湾,如果无法动员原住民参与台湾开发,台湾反而会成为朝廷的包袱。
第四点,原有的补偿标准过低了,应该按照“以面换面”的标准进行补偿,这能为大宋赢得原住民的民心。当然,钉子户的要求也不能轻易满足,为此,茅庚自告奋勇,决定自己出面参与跟原住民钉子户的谈判。
第五点,钱的事不必担心,只要让原住民加入大宋开发台湾的行列,他们能帮着大宋赚钱。关于钱的问题,茅庚也理解赵抦的立场,当即提出,未来向新化购买铁丝、水泥的钱可以缓付。
经茅庚如此一说,众人虽然还是有些不情愿提高补偿标准,但茅庚一则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