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高雄特区 (第2/3页)
。邹亚连则乘着自己的大船,大船上装满大宋的各色货物,算下来这一趟少说也要赚回一万两银子,更不用说还有大宋超级名士陈亮与姜夔同行,实在是里子面子都占了。
就这样,在一众泉州海商的注目下,十几艘大小船只组成的混合船队很反常地在五月大举启航南下,船队中有官商,有外商,还有最近几个月声名鹊起的建筑商,此事一时在泉州传为奇事。不过为所有人所不知的是,这里面还有一个矢志海外称王的半商半匪人物叫瞿赖三的,此刻正以宋三之名混在船队中,不吭不哈,怀着一颗勇敢者的心,瞒天过海奔番外而去。
澎湖这一边,茅庚在一番权衡之后,作出了最终的选择,将自己在台湾的落脚点选择在高雄。
陈亮的建议只是一个方面,让茅庚最终下决心的,是台北那一边金矿的进展有些出乎意料,茅庚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发现了金矿脉露头。在台北,三千厢军无须动员,就地转为挖矿的矿工一族,他们的确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更多的厢军也盼望着能有机会分一杯羹。由于金矿的原因,台北作为台湾的首府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赵抦已经在向朝廷报喜的同时也提出将台北定为台湾首府,料想朝廷必将核准,这无非是走一走过场,首府定在台北已经没有什么悬念。
按照茅庚的设计,台湾是大宋的特区,但茅庚还不满足于此,茅庚要的是自己能够设计制定经济政策的一方地盘,也就是说,关键是要在台湾这个特区内再设一个属于自己管辖的小特区。台湾特区太复杂了,光原住民就有十好几个部族,金矿的管理也是一宗麻烦事,茅庚可不想浪费精力在这些方面。避开台湾首府另觅他处才是明智的选择。
因此,茅庚打定主意,选择高雄作为自己的地盘,茅庚向赵抦提出申请,以高雄为中心,划出10万亩作为高雄特区,由自己管辖,条件是三年免税,二十年政策不变。至于在军政上,还是统一归台湾特区管理。茅庚的思路,基本上是套用后世经济特区的模式,连特区的名字都照搬不误。
赵抦对于茅庚要去高雄发展,有些不解:
“茅先生,当初你不是建议重点在台北发展吗?为何又变卦要去高雄?”
茅庚便将高雄找到了水泥原料作为理由,又指出不能光是发展台北一地,高雄那里也应重点开发。
赵抦也知皇祖父对于水泥生产寄望殷切,再说台北这里势头很好,让茅庚去高雄将那一片发展起来也不错,南北同时发展,当然是最好不过。
“十万亩太少,给你的地盘怎么说也要一百万亩吧,特区之名闻所未闻,不如就叫高雄县,我向皇祖父推荐一下,就让你做高雄县令好了。”
好嘛!赵抦要提拔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