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地盘翻番 (第2/3页)
副你爱咋地就咋地的态度,也不在乎自己打自己的脸。
故而,对于“特区”这个新字眼,大宋朝廷并没有将其视之为洪水猛兽。一开始君臣们以为,这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而已,当赵抦将设立高雄特区之事上报给朝廷的时候,君臣才明白此“特区”不同于大宋羁縻性质的彼“特区”。
赵眘对于顺利进据台湾已经相当满意,如今赵抦又让快马送来了采自台北的自然金,让赵眘觉得自己这一次的选择没有错,因此显得尤其兴奋。
“臣恭喜官家,此次取台,未料想这么快就挖到了一个金矿,如今看来,此矿也许一年能得一两万金,此实乃是我大宋之福。
留正见赵眘高兴,凑趣般地道贺。
周必大也趁势说道:
“老臣也觉得此事可喜可贺,若是年产一两万金,经营台湾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只是台湾夷人部族众多,加上语言不通,彼等亦无文字,王化尚须时日。有喜亦有忧啊!”
周必大对于顺利取下台湾自然也是十分振奋的,不过一想到蛮夷所居之地王化之难,便有些不无担忧。比如荆湖南路梅山蛮,从受大宋羁縻到归化大宋,就花了百年以上的时间,自古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而打下还处在刀耕火种阶段的蛮夷所居之地固然容易,但收服其心使其最终归化,诚非易事。
赵眘在高兴之余,头脑也是清醒的,赵眘治国多年,十分讲究实际,是一个不务虚名的皇帝,很少干花钱买吆喝的烧包事儿。乾道年间,对于安南问题,赵眘就不再在安南的名份上继续死要面子,改变大宋一直不承认安南的做法,封安南李英宗为安南国王,事实上承认了安南。作为一个务实的皇帝,赵眘深知开疆拓土最后能不能顺利消化,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之事,现在远远没有到庆功的时候。
“也不知那台湾岛上究竟有多少夷众居住,周爱卿所言甚是,台湾有喜亦有忧,产金诚然是一件好事,能帮朝廷省些花费,总是好的。对茅庚‘高雄特区’所请,各位爱卿如何看?”
赵眘最担心的就是台湾是一个要朝廷不断花钱的无底洞,能挖到一个金矿好歹也能弥补一下开销,但蛮夷王化毕竟不能一蹴而就,那需要时间,反倒是水泥和时表短期内可见成效,因而值得期待的反而是茅庚这边。
“启禀官家,臣以为开拓台湾还须步步为营,既然台北产金,那里又有河流深入内陆,正应集中人力物力开垦台北地区,若是分散来做,想面面俱到,臣恐欲速则不达。”
王蔺对于赵抦同时发展台北和高雄的做法,认为年轻人操之过急,想在昔日蛮夷盘踞的地盘全面开花,明显有些将困难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