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八章 路轨交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八章 路轨交通 (第2/3页)

知道了——没法子不知道,马奋就住在唐凯的隔壁,原木建筑好是好,就是不隔音。马奋在获悉唐凯出这个幺蛾子的时候,表示了极大的鄙视。

    “韩焕章你可千万不要被唐凯这小子忽悠了,人类历史上已经证明,建设道路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建设沥青马路和水泥马路,另外一个就是建设铁路,搞那个什么复古的路轨交通纯粹是浪费,是走弯路,走歧路,知道不!有时间的话,就好好地研究一下如何修马路吧。你看,关于修马路,我已经将一些想法写在笔记本上了。”

    马奋担心自己一死,韩焕章这个没谱的艺术家说不定就真会去修什么“希腊路轨”,那只会坏穿越者的名声。修路嘛,最好是修沥青水泥马路,当然能修铁路更好,最不济也要修一条上好的沙石马路。

    韩焕章对马奋向来有些忌惮,面对马奋凌厉的目光,韩焕章有点目光游离。但韩焕章对于一些非主流的东西有一种天生的嗜好,于是将唐凯修“希腊路轨”的理由结合自己的理解,耐心解释起来:

    “马导啊,你看,你说的沥青马路,现在全世界的沥青都少得可怜,可以说将将就能用在造船上。至于水泥,唐凯算过一笔账,水泥马路,至少得修四米宽吧,二十一世纪的乡村马路就是四米宽,还要隔一段距离搞一个驳车的地头才能让两个车驳车。四米宽20公分厚的马路,一米就是0.8个立方的混凝土,还不算钢筋,一公里就是800立方混凝土,这得多少水泥啊,一公里差不多三百吨水泥没了,克拉地峡这里,东西海岸直线距离最短是56公里,但是修路有坡度,要拐弯,真正修起来,70公里不多吧,要修水泥马路,至少要用两万吨水泥,修得起吗!”

    这么一算帐,好像真的是修不起沥青马路和水泥马路。此前已经勘查过了,克拉地峡的西海岸有一道深入陆地的海沟,由这个海沟修一条马路到东海岸是最近的,但是中间有丘陵,最终修出来的马路没有70公里至少也有65公里。

    “不需要20公分厚,我看10公分就够了,这年月的马车撑死了也就一两吨的载重,一万吨水泥就够了。”

    “马导,一吨水泥运到这里,差不多要15两银子,光是水泥就要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还要沙石人工,两百万两银子只怕都打不住。”

    马奋一听,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修水泥路看来是不行了。

    “那就先修一条沙石简易公路,你没看抗战的时候云南四川修的那些简易马路,还不是照样能运输大量的军火物质!”

    “马导,唐凯那个路轨方案,其实还是不错的,每公里不超过2吨半水泥,就能建成这个凹槽路轨公路,全程路轨也就是一百七八十吨水泥,这个成本可以承受,建成之后,比沙石简易公路肯定要好,这里降雨量实在有点恐怖,泥泞中的沙石公路通过性哪有什么保障,我看还是‘希腊路轨’好,而且,据郭华章说,秦朝就有‘车同轨’,知道为什么要‘车同轨’吗,嘿嘿!实质上秦朝差不多也是路轨交通。”

    “瞎说,秦朝有什么路轨交通了!”

    “告诉你吧,秦朝的时候都是土路,车轮反复碾压之后,就出现了两条凹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