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宋焦点 (第2/3页)
火枪,而且岳琚已经调回临安,指挥火器卓有成效的指挥官陈玉杰也随军到了临安,相信随着时间的演进,大宋的火器部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凭借这么一批批精兵强将,就只要等某一个合适的时机到来了,那时便能一举扫灭金兵。既然如今走的是精兵之路,大宋那些靡费军饷的厢军还可以继续裁撤。
除了在军器上的贡献,特区对于国库的贡献也令人惊喜。
朝廷的水泥生产盈利惊人,在产量一再攀升的情况下,特区水泥的生产产量达到了十七万吨,一吨水泥价格十五贯,营收达到了二百四十五万贯,盈利超过一百万贯,仅此一项,就足以抵销掉当日攻取台湾的所有投入。特区水泥还在继续扩充产能,而福建、临安、四川的水泥厂也在陆续上马,届时将会为朝廷赢得更高的收益。至于时表,营收竟然达到了想象不到的四百二十多万贯,盈利更是超过三百万贯。这还没有计算台宋海贸的收益,加上台宋海贸三百万的收益,赵眘没有理由不高兴。此外还有辛弃疾主持的铜、锌、锰开采,也跟特区息息相关,辛弃疾这里也消化了两万厢军,还取得了两百多万的盈利。
大宋皇帝赵眘有理由感到高兴,跟大宋皇帝比起来,茅庚赚的钱一点也不少,玻璃、肥皂、火柴、化妆品、制药、造车造船都是盈利大户,加上穿越界女士来到特区之后新上的香水、纺织时装项目,当然还有股票上的投机收益,统统算起来,茅氏集团的收益超过了六百万贯。
话说回来,在这一年里,茅庚遇到了穿越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因为忽然之间又来了一帮穿越者,猝不及防的茅庚一度极为紧张,但危机很快就过去了,穿越者结成了穿越界同盟,同盟制定了先来后到的优先原则,茅庚有幸成为本时空穿越界的最高领导,然后,穿越界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当然,在茅庚的心目中,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在以后的日子里,一些不安定的变数陆续在演绎。比如说,卢易见就是一个难以把握的变数,这小子如今到了临安,貌似在朝廷混得不错,谁敢保证这小子异日得志之时,不出什么妖蛾子呢!再说罗德曼这老外吧,老是嚷嚷着要去澳洲,真是不消停得很呐。
克拉地峡那边,马奋和韩焕章那几个带着一帮来自多国的乌合之众,一直在沿着克拉地峡扩充着领地,土著部落不是这帮人的对手,但土著搬来了真蜡救兵,好在马奋指挥有方,又有“流星弹”助威,最终真蜡的兵马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不得不黯然收兵,当然,这也是因为占城那边已经大兵压境了。如此一来,克拉地峡的局势暂时是稳定下来了。
刘文兵率领两艘远洋船,一路向西,到了印度跑了一趟,贸易还在其次,刘文兵声称这只是远航的起点,他的梦想是环绕地球。虽然如此,刘文兵也没有白跑一趟,大宋的丝绸瓷器还是相当受到追捧的,售出丝绸瓷器,收购棉花、香料之类的,算算账,赚多了。刘文兵随后又回到了克拉地峡西海岸的哈秦镇,“哈秦镇”这个地名来历当然是穿越者的恶趣味使然,与西海岸对应,东海岸的港口被命名为马来镇,这好歹是尊重了一回历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