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六章 特区底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六章 特区底线 (第2/3页)

如说在长沙的时候督造营房练兵——练的是飞虎军,期间朝廷收到各种对辛弃疾的物议,要求暂停建造营房,要是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也就停工了,但辛大帅不一样,辛大帅索性上演了一出“生米煮成熟饭”的好戏,来跟朝廷打马虎眼。首先,他把朝廷的令牌压下,然后不惜一切代价抢工期,停工令藏起来,先建完再说。瓦不够,不怕!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官府100文收购,于是,两日内屋瓦便全部筹足。铺砌道路需要大量石块,石块不够,他又下令调集全城在押囚犯搞起了大会战,并祭起了“计件制”这件大杀器——超额完成者还能减刑!不用说,有此非常手段,自然是“三军”用命,于是,营房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修筑完毕。工程完了之后,辛大帅这才拿出朝廷旨意,摆出一副遗憾的口吻,对不起,我修完了,这旨意才收到。这事当然让朝廷不爽,辛大帅也光棍,打报告表示,这事就这样了,连账本我都送上朝廷,你们可以查账,爱咋地就咋地吧!

    从这一件事上看,是不是有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派呢!而从辛大帅的手段来看,这又哪是思想僵化的人干得出来的!所以说,辛大帅也是思想解放的典范。

    同时,辛大帅还是十分江湖气的一个人。

    辛大帅的江湖气,在朝廷有些人来看是江湖匪气,辛弃疾原就是跟着草头王耿京揭竿抗金的,有江湖匪气一点也不奇怪。

    辛大帅的江湖气,江湖版本则真真正正是江湖义气,有故事为证。

    话说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被庆元党案构陷的朱熹在福建病逝,此时正当韩侂胄权势熏天,一手导演“庆元党案”的韩侂胄发出禁令,禁止各界为这位一代理学宗师送葬。可叹朱熹的门生、信徒虽多,却因一纸禁令,竟然一个个止步不前,不敢前来吊唁。一代大师的葬礼如此冷清,冷清到令人唏嘘,但别人回避,辛弃疾却无视朱熹是被官方批倒批臭的“罪人”,高调到场吊唁,而且,还亲作悼文,对朱熹给予极高评价:“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为公死,凛凛犹生”。

    这便是辛弃疾,一个满身江湖豪气,一个词中满是豪迈,一个不拘一格的辛弃疾!茅庚觉得,在本时空,最可能理解和支持自己和穿越界的人,其中应该就有辛弃疾。事实上,辛弃疾在五矿控股的运作上,就已经是无保留地支持过自己了,这一次应该也不会令自己失望吧。

    茅庚的库页岛计划,自然让陆九渊和辛弃疾感到惊讶,其中也不乏对二人的触动,两人于是不免陷入了沉吟之中。

    你说茅庚这说法过分吧,可自汉唐直至大宋,羁縻这种政策用得实在是太多了,就连腹心之处的新化、安化,在百年前都是羁縻的区域,更别说边远地区了。说起羁縻,很多情况就是担了一个名而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朝廷对某些羁縻地区的管理状况,简直是稀松得一塌糊涂,大宋除了一个冠名权之类的虚飘飘权利之外,其他什么管理权都没有。貌似茅庚说的库页岛这种特区模式,还算是好的,将来朝廷可以驻军,还可以征收税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