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层层转包 (第1/3页)
其实,“代理人战争”和“外包”这种哈唐词汇,只是听起来新鲜,内容却并不新鲜。想我堂堂中国,历史悠久,自殷商至大宋,积四千年政治军事之积淀,什么合纵连横诸如此类阴谋诡计的政治实践,祖宗们都是实践过了的,历朝历代“外包”和“代理人战争”的案例实在是数不胜数,所以刘文斌的说法,并不是什么发明,因此连赵抦包括孟术在内,对此都是再也明白不过的。
不能不说,以茅庚为首的库页岛一众人的条件并不算苛刻,毕竟要预付的是兵器军械的货款,甚至还不如借款的条件,朝廷这应该是大占便宜了。孟术更在心中想道,最好是你库页岛和金兵力拼一场,结果你也奈何不了我,我也奈何不了你,双方对耗,鹬蚌相争,然后让大宋这个渔翁坐收渔利。
不过孟术获得的授权有限,兹事体大,不能不请示朝廷。可库页岛与临安的距离可谓遥远,一去一回连带请示汇报再决策,一两个月时间就过去了,难道真的要因此贻误战机吗!这一来,便越发显出了电报机的好处了,要是电报机真有传说中万里传讯的神功,岂不是迅即便可报知朝廷,朝廷效率高的话,顶多七八天就能决策下来,这样的话,朝廷天兵西征之时,这边库页岛也同时向金兵开仗,大宋那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海归”众王婆卖瓜,一个个将电报传讯吹嘘得神乎其神,这自然勾起了孟术的强烈兴趣,当然,赵抦也表示出了迫不及待想验证一番的强烈意愿。茅庚心里直乐,心道电报收发的演示是早就安排好了的,于是如此这般,演示开场,赵抦、陆九渊和孟术随即被电报传输神奇的演示弄得一惊一乍,看完演示之后,三人都在想,这个神话般的电报机一旦在大宋投入使用,也许真的就像“哈唐”众所说,貌似真的会在军事和政治上引起无数颠覆性的改变。
经过一番讨论,大宋代表团觉得,像电报机这样的神器,朝廷无论如何必须拥有。至于三千贯的价钱,反过来倒是不必去计较了,100台恐怕还未必够,三千贯就三千贯!关键是交货要快,最好能赶上西征,这样打大理国就更有把握了。可是茅氏集团口口声声地声称电报机产能有限,按照惯例,往常茅氏集团赶工可是有加急费一说的,千万别就地起价就好,要是再加上两三成的加急费,那说不定也会捏着鼻子认下来。
最终,经过修订的采购单,电报机一项排到了前列,至于名目,自然是作为军工物质采购的,陆九渊能动用的军购费终究有限,经过一番调整,像压缩饼干之类的订单数量大幅缩减,省出的钱用来购电报机,还是军费额度有限啊,无奈之下,陆九渊只好将电报机的第一批采购数量定为50台。而值得庆幸的是,茅庚果然厚道,没有就此涨价,不过培训费该收还是照收不误。
一番推销堪称是卓有成效,但穿越众还是觉得不够满意。按照新增的订单,若是朝廷批准的话,可以获得180万贯的预付款,比穿越众的预估要少。作为赵惇跟前的红人,这个孟术还算识趣,知道让库页岛这边抗金须得拿出一些好处来,故而在孟术的参与之下,陆九渊这个军备采购大佬同意第一批先预付60万贯,后续的款项则须得朝廷批准。
加上此前的200万贯挂零的军火订单,能一举收到两百六十万多贯,也算不错了。当然,穿越众此前的预期更高,原本是希望能收450万贯以上的,之所以定得这么高,那是因为是替大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