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15 好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615 好吧 (第3/3页)

纯薄坚实。负有盛名。供春之壶,胜于金玉。周澍《台阳百咏》:“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数十年,则值金一笏。“传世的供春壶极少。1923年,储南强在苏州搜集到一把供春壶,壶把的款识“供春“二字,缺盖,后由裴石民配做。供春壶以银杏树瘿作壶身花纹,造型别致,紫砂色。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

    钱勇双手颤抖地抚摸着壶身,心里说不出的激动,古朴厚重的包浆承载了历史的沧桑变化,大开门的物件,大巧不工,温雅淡然,几百年的传承,这把供春壶光华内敛,却更加的温润自然。

    “小曾,这是一把供春壶?”钱勇惊讶地问道。

    倒不是钱勇小瞧曾巩,能得到别墅客厅内的巨大屏风已经可以大呼幸运了,可没想到他现在居然用一把价值连城的供春壶,作为喝茶的器具,让人无法不惊讶。

    “嗯。”曾巩点点头,然后说道。

    “这是我一次在逛利文斯顿的车库摊位的时候见到的,顺手就买了下来。”

    说到这里,曾巩也觉得自己特别的幸运,五美元买到了真正的供春壶,他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运气了。

    钱勇闻言也不得不感叹,不过他更多的是被曾巩的奢侈震惊,不仅仅是供春壶,四只茶盅更是陈鸣远制作,绘有梅兰竹菊四君子。

    “小曾,这陈鸣远制作的紫砂茶盅不会也是一起的吧。”钱勇弱弱地问了一句,可怎么听都有种酸酸的感觉。

    “钱伯伯,您说得没错,它们加在一起是五美元。”曾巩认真地点点头。

    “五美元?”钱勇错愕地望着曾巩,就是现在普通的紫砂器也不止五美元吧,钱勇觉得自己都要爆炸了。

    “可能是当年八国联军在中国扫荡的时候顺便带回来的吧,家里人没有识货的,明珠暗投,机缘巧合之下保存了下来,卖家不识货,所以才便宜了我。”曾巩想了想,轻描淡写地解释道。

    “好吧。”(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