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3章 “军中巨擘”蔡济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03章 “军中巨擘”蔡济民 (第2/3页)

1919年1月28日,被川军旅长方化南杀害,遗骸葬于武昌卓刀泉左侧,碑文为“首义元勋陆军中将蔡公济民之墓”。

    …………………………

    别看蔡济民一生并没有立下什么惊人功绩,但王麟知道蔡济民此人能力是有的,只是在原本那个时空,蔡济民在革命党根基不深,兼又性情耿直,他所擅长的辅佐参谋之能,也就难以为人看中,除了武昌起义一段时期,并没有受到真正的重用,无所施其才,最后竟死于川军一介小军阀之手,深可哀也。

    熊秉坤和蔡济民招呼一声后,赶紧把今晚举行起义之事相告。同时,也介绍了王麟这位工程第八营刚推举出来的起义临时总指挥。

    蔡济民听完,大喜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说完,又抹了一把泪:“可怜刘大哥他们死得好惨!三个月前,刘大哥回乡下看望其母,曾说待革命成功后才能长期伺候左右,刘母嘱咐他:‘我儿但去无妨,国家事大,勿忧我。’哪知转眼间就阴阳永隔,白发人送黑发人!刘母若得知刘大哥噩耗,会是何等的痛苦啊?”

    熊秉坤不惯于这样表露感情,一时之间遂默默无言。王麟立刻接道:“刘大哥他们死得壮烈,不负平生,如今合当我辈,继承烈士意志。就在今晚,诸君齐努力,务必把这腐朽没落的满清王朝,捅出一个天大的窟窿!”

    蔡济民听得精神一振:“王指挥,你说得是,我这就去召集二十九标和三十标的同志,来商量今晚的起义计划。”蔡济民如此一说,无疑是承认了王麟的起义总指挥这个头衔。

    王麟也暗暗感叹,自己这个基本上可说是外来户的人,可没有蔡济民这等土著的人脉,要想在这段历史中发挥影响,就不能不依赖这些人,把这些人才牢牢掌握在手中。

    “娘的,这些人哪个可用,又或者哪个是废材,迟早坏事,老子多了一百年的见识,还不是如掌中观纹一般?这个世上,任你如何豪杰盖世,总没有我这样的‘识人之明’吧?老子拥有此等逆天利器,还不能混个风生水起,那就一头撞死算了!”王麟如此想着,顿时豪气大发。

    他现在盘算了一下,如今自己手下,徐少斌,金兆龙,熊秉坤三人都是可用的人才,而且基本归心,但都经验不足,也没带过兵,需要好好培养。蔡济民此人是一员干将,说不得,一定要收服。王麟心知,武昌革命一旦功成,党人元老必然纷纷来投,那时就没有多少自己可以上下其手的余地了。因此,要形成自己的班底,今晚的行动就是关键。

    “娘的,吴兆麟那小子也是一员干将,只是此人和我平级,又比我年长,未必愿意在我手下做事。这可怎么办才好?”王麟想着想着,又打起了吴兆麟这个在原本那个时空真正做过起义临时总指挥的人的主意。

    “王队官,这边的事交给幼襄(蔡济民字)兄就好,我们还是回去工程营坐镇吧。”熊秉坤看着这个比自己还小一岁的“长官”,如今已是十分服气,只觉得对方着着领先,做的都是自己想做的,跟着此人做事就是畅快。可怜熊秉坤如何想得到,王麟这个“穿越男”抢到的那些戏份原本都是属于他的。

    “也好,载乾(熊秉坤字载乾)兄你就先回工程营坐镇,我还要与二十九标、三十标的同志熟悉熟悉,就晚一步再回去。”于是二人分手,王麟继续留在了蔡济民屋里。

    蔡济民去后不久,就把二十九标、三十标的代表同志找来了,一共来了二十多人,毕竟还没举事,要是人聚得太多,一者容易走漏消息,一者也太过惹眼,徒遭清廷之忌。

    来者多是两标班、排一级的小军官,也都是以前参加文学社和共进会的积极分子,这些人多数都与王麟认识,却也都不是十分熟悉。

    “诸位,这位同志是工程8营前队队官王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