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章 “洹上钓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7章 “洹上钓叟” (第2/3页)

所有谕旨,须有军机大臣副署才能生效,有这两人带头,其他军机大臣都不会附和载沣。载沣自然可以不循成例下旨,但是他并无此决断的能力。

    最终,载沣只好以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艰难”为由,打发他“回籍养疴”。

    于是,1909年1月6日,冷风料峭之中,袁世凯从北京凄然回到老家。

    袁世凯回老家后,先是居于辉县,后又隐居洹上村。为了消除朝廷对他的疑忌,在洹上村,他斥巨资修建了一处总面积达200多亩的大别墅,一副在此终老,颐养天年的样子。

    在这里,他终日和那些文人墨客往来,吟风弄月,诗酒唱和,很是享受了一段闲暇文雅的日子。

    他有一首诗,道尽其中的好处,诗为《春日饮养寿园》,谓:

    背郭园成别有天,盘残樽酒共群贤。

    移山绕岸遮台径,汲水盈池放钓船。

    满园莳花媚风日,十年树木拂云烟。

    劝君莫负春光好,带醉楼头抱月眠。

    他在与朝廷大员的书札中更是一再说自己“甫逾五十,精力已衰,遗大投艰,断难胜任”。差不多就是恳请朝廷放过自己,自己再不会,也没有精力出去折腾了。

    然而,袁世凯隐居洹上村的这几年,也是外面风云变幻的几年,各地抢米风潮迭起,起义迭兴。立宪派风头正健,鼓动京畿。到了1911年6月又闹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眼见时局纷乱,袁世凯早走出了三年前刚被赶回老家时,以保全首领为幸的时期,开始盼着能够复出有所作为。他有一首诗就表达了这一心态:

    人生难得到仙洲,咫尺桃源任我求。

    白首论交思鲍叔,赤松未遇愧留侯。

    远天风雨三春老,大地江河几派流。

    日暮浮云君莫问,愿闻强饭似初不?

    国事艰难,于是自1911年初以来,朝野上下,要求袁世凯出山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然而,老袁“不为所动”,他让人给自己拍了几幅披蓑钓鱼图,并配了两手诗,发在《东方杂志》上,向朝廷表白自己的高蹈出世之心。

    不过实际上,袁世凯不动声色间已经在暗暗布置一切。不但与旧部的联系加强了,而且与朝廷大员、封疆大吏的函电往来也更加密切。

    前不久,袁世凯听说汲县有个算卦的瞎子,卦算得极准,便请来给自己算了一卦,得到的卦象是:“辛亥八月官象动”,意思是说辛亥年农历八月(也就是阳历1911年10月)之后,他的官会越做越大。

    袁世凯是非常迷信星相卜筮和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