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上海来客(第一卷 *完) (第1/3页)
吾网提醒书友注意休息眼睛哟
“看报了,看报了,新鲜出炉的《大汉报》,‘革命军智取武胜关’,‘海军志士投奔革命’,‘黄州光复’,还有黎都督和王总长的发言,一份只要五文钱啦,快来看啊!”武汉三镇街头热闹处,四处都有一些穿戴齐整的少年,排着整齐的队列,高声叫唤着,同时不停地向走过来的民众,派发着手上拿着的厚厚一摞报纸。
此刻,武昌城内,一身戎装的王麟,正领着程正瀛、云澜等人,陪着两位身着西装的客人,漫步在街头。两位客人,要王麟亲自作陪,自是刚刚抵达武昌没多久的宋教仁和居正二人。
如今,武汉三镇秩序井然,若非街头四处张贴的布告,以及革命党人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丝毫看不出几日前大战的痕迹。
“王总长果然大才,我等来时,还担心武汉革命党人,群龙无首,缺乏指挥,哪知道总长指挥下,是如此一派兴旺景象!”宋教仁由衷赞道。
居正也兴奋地说道:“这个《大汉报》的宣传方式,可比我们上海《民立报》强多了,是谁的主意?”
“自然是宣传部部长张振武大哥的主张。”王麟微微一笑,却是想起了另一个时空,张振武连自己的卫队,都整出一支人人一色腰配手枪(这个时候一般是军官才配手枪)的队伍,自己走到哪里,卫队就跟到哪里,弄得人人侧目。小学教员出身的张振武,的确有些艺术家气质,此次《大汉报》发行,就由他一手策划。
“如今,武汉三镇,我们发行了两份报纸,一份是军政府机关报《中华民国公报》,另一份就是《大汉报》,在汉口发行,由‘鄂中奇才’胡石庵同志主持。《大汉报》由军政府津贴,每次印刷3万份左右,我们还打算把《大汉报》行销周边数省,更好地宣传革命。”王麟继续介绍道。
“胡石庵?就是人称‘手中一支笔,足抵三千毛瑟枪’的那位?”宋教仁饶有兴趣的问道,他本人在革命党人中就是以善于搞宣传知名,他和于右任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民立报》,是这个时候革命党人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份报纸。
“正是。”王麟一边陪着客人走着,一边详细的向他们介绍着湖北当前的形势。
由于革命军先发制人,乘清军援军未到之前,即攻取了刘家庙,又乘胜收编了河南巡防两营,智夺武胜关,如今,革命军的前线已经推进到了鄂豫交界的武胜关一线。清军南下关口为革命军所扼,荫昌所统大军畏葸不前,虽然朝廷连电迭催,却至今未与革命军交战。
近日来,湖北军政府不断派出小股部队,在各地立宪党人的配合下,已经逐一光复湖北境内大多数州府。清朝官吏,多数都早就闻风而逃,多数州府,革命党人几乎都是不费一枪一弹,就轻易拿下。
10月14日,在武昌的黄冈籍青年革命党人殷子衡、吴贡山、刘子通、熊十力、李四光等人,奉司令部王麟总长命令,领着几十名学生军,就回到黄冈,逐走了黄州府伊,接管了黄州府,建立起了革命政权。
许多州府,都有当地义军响应武昌起义,尤其汉川和京山两地,义军势大,稍一整顿,至少可以拉起一协兵力。
如今,汉川和京山两地都建立起了军分府,牢牢的掌握在了革命军手中。京山军分府有前文学社领袖蒋翊武坐镇,蒋氏在湖北革命党人中本来就威望甚隆,又持有武昌军政府司令部王总长签署的委任状,短短数日,他在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