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湘阴暴动(一) (第1/3页)
吾网提醒书友注意休息眼睛哟
湖南省城长沙,正北方向,一百二十里开外,就是湘阴县城。[.la 超多好]
此时的湘阴县令马如龙,原是江西萍乡县举人,名义上做了好多年的候补知县,却一直未得实缺。
六年之前,首次“长沙起义”流产之后,躲避到广西的湖南哥老会大龙头马福益,由广西返湘,再次策划起义,途经萍乡,为马如龙无意中侦知。马如龙大喜,立即让下人严密监视马福益的行踪,同时亲自向清军告发,从而在抓捕“大反贼”马福益的行动中,立下殊功。之后不久,清政府论功行赏,特授马如龙为湘阴县知县,他这个“候补”,终于一跃龙门,变成了“实缺”。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千里做官只为财。“候补”的那许多年,为了弄上个“实缺”,马如龙可着实花了不少钱,如今既然上任了,当然要使劲捞银子。县令虽然不比知府肥缺,但剥皮吸髓之下,一年好歹也能弄个几万两。
短短数年,马如龙已经在湘阴县捞足了差不多十万两银子,堪比一任清知府了,实足“自豪”。
马如龙捞钱的手法,名目众多,花样百出,实具“宗师”气度,只是如此“大才”,只能在此区区百里之地施展,实在是太过“屈才”。
湘阴民众恨其入骨,送其外号“马剥皮”。湘阴士绅亦对他们的“父母官”似乎无止境的贪欲,深深地感到厌恶,曾经不止一次向其上峰湘江道道台,控诉他的“累累罪行”。然而,在清政府的眼中,马如龙是有功之臣,况且做官的,有几个手脚能“干净”,因此马如龙的地位,一直稳若泰山,岿然不动。
………………………………………………
10月19日正午,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天气已没有前些日子那么热了,湘阴知县马如龙端坐县衙,想着自己的心事。湖北省城那边,革命党“作乱”的消息,早在数日之前就传了过来,不过,马如龙一点也不担心,在他看来,只要朝廷大军一出动,区区数千“反贼”,不难平也。况且,这事也无需他一个小小知县操心。
马如龙此刻萦怀于心的,是不久之后巡抚大人老爷子的八十大寿。
“该送多少寿礼合适呢?据说余大人也是个爱钱的主,我这一次要是得了巡抚大人的欢心,指不定将来也能捞个知府当当。”马如龙如是幻想着,嘴角忍不住微微的歪了起来,口水流了出来都没察觉到。
不过,想到即将要送出去好大一笔银两,马如龙又忍不住一阵肉痛。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