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武昌“乱”(三) (第2/3页)
命军指挥事宜,黎都督毕竟不是革命党,不方便插手。孙部长乃革命党的中流砥柱,王总长处置失当,合当孙部长出来补救。”
张景良这番话倒是说中了孙武的心思,因此他脸色好了许多,淡淡道:“既然已经参加革命,还分什么是不是革命党?孙某看来,黎都督所虑甚是,如今革命军军官,都无指挥大部队的经验,应该酌用部分投顺革命的旧军官,帮助指挥。张先生是前二十九标标统,又是留日士官生,不知对此有何高见?”
张景良赶紧谦逊一番,又道:“张某以为,黎公既为都督,却军政一切大事,丝毫不能与闻,流传出去,不免于革命大局不利,谁还敢和革命党合作?补救之法,可于都督名下设军官团,起用前新军军官,作为革命军的决策机构,这一机构由孙部长出面主持,则革命军缺乏指挥人才,战略不足的问题,岂不迎刃而解?”
孙武听得连连点头,两人当下一拍即合,商议起具体的细节来。孙武并不晓得张景良还有其它的心思,他虽然不忿王麟大权独揽,倒不至于甘心做出破坏革命大局的事来。在他看来,王麟不用一个管带以上旧军官的做法,的确十分失策,他可没有王麟那样的后世意识,不晓得用这些人只会坏事,毫无益处。事实上,若非王麟已经在革命军拥有了巨大的声望,他又雷厉风行、“十分霸道”的任命了革命军一应高级军官,若让这些革命军人自己推选,他们多半还会推举出自己的老长官出来。
此时,武昌城内,以代总长名义坐镇的宋教仁,正忙着制定《鄂州临时约法》,各部事务几乎都是自行其是,很少向他请示。宋教仁、居正虽然在革命党人中,声望很高,但如今武昌城内,以汤化龙为首的立宪党人,固然不怎么理会他们,就是原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本来多数就是起义之前不久,才加入革命党的,现在起义告成,他们许多都以首义功臣自居,眼中只有他们王总长,什么革命党元老,此刻却不怎么放在他们眼里。
宋教仁、居正两人都是恬淡的性子,不喜揽事,何况自己不过是“代理”几日,也就顺其自然。孙武瞧在眼里,却认为很不像话,他误以为这是王麟南下之前有意安排,以免出现取代他的人物,不禁对王麟的不满又加深了一层。
是以,他想拥黎元洪出头,虽然有些私心,但另一方面也的确是从“革命大局”考量。
孙武和张景良如何相商,且不去细表。二人商议近一个时辰,一切商议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