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沪汉之争(一) (第2/3页)
者是英士个,人的意见,武昌同志若有异议,自可提出,双方慢慢商量出一个更好的办法。”
宋教仁暗暗叹了口气,眼前湖北形势虽然看起来大好,却与他的理想有些不符。虽然湖北军政府基本不用一个旧官僚,这令他十分满意,但是武昌首义功臣的“山头主义”令他十分担忧。武昌尚且如此,其它各省情况不问可知,今后组织一个统一的政府,又会何等困难呀?
他忍不住望向王麟,这位年轻的两湖大都督,虽然看起来温文儒雅。行起事来却是自有主张,很难为人所动,尽管主政两湖的日子还短,却已经在两湖军政人员的心目中建立起了很大的威望。自己和他深谈过数次,此子对于欧美各国政体都极为熟悉,听他的口气,对于宪政,也是心向往之,但是他又说,中国目前,想要实行议会政治,怕是难以成功。他举出的种种理由,自己也难以辩驳,但是民主政体,难道不是改变中国贫弱的不二法门?难道强人政治,真的能够应付眼前中国的危局?可是不受约束的权力,岂不就如不受控制的猛兽?中国所以多灾多难,岂不正是一直实行着强权政治!
议会政治或者也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至少至少,它可以提供大家一个和平磋商解决问题的平台。而不必遇事都如现在一样。只能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几个政们革命党人之所以发动这次革命。岂和觅卫女习暴力终结暴力?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所有的社会问题,岂不都可以通过和平改革的方式解决,而不必再诉诸武力?但是,建立的只是强人政治的话,恐怕历史还是要步入原先的老路啊!
“遁初兄,饭得一口一口的吃,路得一步一步的走,什么样的政体,才能最有利中国的发展,我们得慢慢尝试了才知,欧美走过的道路,未必能照搬到中国啊。不过民国建立之后,全国民心所向,肯定会建立议会制度的,只是议会政治能否一帆风顺,帮助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踏上一条康庄大道,我们也不能保证啊!”王麟的这一番话仿佛任然在耳边,宋教仁望着居中而坐的王麟,忍不住默默想道,将来,他会把两湖草命政府带向何方呢?
王麟朝着望过来的宋教仁微微一笑,他自是不知道对方的心思,此刻他正有着自己的苦恼。
王麟心知,若是湖北形势紧张,武昌方面或者还会急切的盼着外援,盼着黄克强这样望重一时的革命伟人,前来武汉前线主持大局。正如另一个平行时空发生的那样,当汉口失陷之时,黄兴堪堪赶到武昌,黎元洪大喜过望,终于有人来给自己“顶缸”当即仿古礼登台拜将,授黄兴“战时总司令”主持军事,更令士兵骑着高头大马,高举大旗,上书“黄兴到”三个大字,在武昌城内四处游走,欢呼之声,响彻数里。
但是即便武昌差点不保,武昌方面对于临时中央的名义,仍然是当仁不让。何况如今两湖一体,北洋军被堵在武胜关外,武昌集团,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