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4章 两湖新政(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04章 两湖新政(一) (第2/3页)

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地都设有专门的售报点,并定期派人大量散发。甚至远在西安、昆明等地偶尔也都能看到《大汉报》的影子,就发行量而言,该报已经跃居国内的榜首,远远超过了其它任何一份报纸,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报”。(.la 好看的)《大汉报》以白话行文,叙事说理深入浅出,晓畅明白,只要粗识文字,就能读懂。

    在武胜关前战事缓和下来后,《大汉报》

    甚至还专门出了《劝北军同胞》专刊,拿到武胜关前散发。

    两湖军zf还以学生军为主,特地组织了规模庞大的宣传队,到备县甚至备乡进行革命宣传,演讲革命军zf的新政策。赴备县、乡的青年学生多以本地籍为主。这个时候能赴省城读书的青年掌子,在地方上多少都是有些身份的,有较深厚的社会关系和人脉,当他们回到地方之后,以他们充沛的漏*点,挟两湖大都督府之一时无两的声威,在鼓动地方舆论,为接下来的新政预作准备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简直无可估量。

    以学生军组织宣传队的做法,为王麟首倡和力主,但在两湖大都督府内不是没有异议,许多人认为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项是军事、政治与外交,宣传只能附于骥尾,岂可浪费太多的人力、精力?就是政事部长汤化龙也很不理解王麟为何要“一意孤行”。

    不过,湖北军zf内,宣传部长张振武、蔡济民等人却坚决支持这一做法,宣传部副部长李翊东以下等一千更年轻的军政人员,就更是唯王麟马首是瞻。

    然而,当时的人们,包括支持王麟的张振武、蔡济民等人,恐怕也没有意识到此举的深远意义,他们着眼的也许不过是让革命军zf的影响真正地深入到一县一乡。他们更不知道,按照王麟心中的腹稿,这些参加了宣传队的青年学生,将来再调集省城进修一段时间后,就是以后参与主持地方政治、刷新吏治的最好人选。

    直到数十年后,许多学者投入了大量精力梳理这一段历史,研究专著以十数计,专业论文更是具体到一县一乡,人们才真正认识到,以学生军组织宣传队的做法,对此后中国地方政治的改良,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王麟对外国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