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紫禁城的黄昏(一) (第2/3页)
真人。历史走了一个循环,似乎又要回到当年,能不让这些旗人忧心惨然?
好在,多数旗人不读诗书,并不知道这一段已经半埋没于历史中的故事。而且,清朝的统治远比金朝长久,清初尖锐的民族矛盾,也早已经缓和了下来,满清开国前后制造的惨案,早已为人们所淡忘。更何况,如今的中国,高鼻子、金头发的西洋鬼子,遍布各沿江沿海通商口岸,早就顶替旗人威了人们又怕又恨的对象。
也许,这次“变天”,旗人的遭遇不会那么惨吧?许多旗民都暗暗祈祷。
北京,袁世凯住宅,此时他网罗的谋臣、名土,亲信属下,王士珍、杨士i奇、赵秉钧、梁士诒、杨度、陈宦等人正被他召集过来,汇聚一堂,共商大事。
数日之前,袁世凯自信阳前线返回北京,接任内阁总理大臣,两日后便组织了新内阁。
摄政王也亲自在他面前服了软,对比这三年来的窘况,袁世凯似乎有理由志得意满。然而,此刻,他心中不无懊恼。
这次,他对外发布的内阁阁员名单是: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大臣赵秉钧、度支大臣严修、学务大臣唐景崇、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萨镇冰、司法大臣沈家本、农工商大臣张謇、邮传部大臣杨士琦、理藩大臣达寿。并以胡惟德、乌珍、陈锦涛、杨度、田文烈、谭学衡、梁启超、熙彦、梁如浩、荣勋分任备部副臣。
其中,除乌珍为汉军正蓝旗人,达寿、熙彦、荣勋是满人,几乎清一色汉人,与此前皇族内阁恰相反对。民政大臣、陆军大臣、邮传部大臣等几个重要位置,更是由袁世凯安cha了自己的心腹亲信。
然而,细按名单中的人,则能看出袁世凯的尴尬。如发表为海军大臣的萨镇冰已经归隐(海军舰队主力及长江水师也大都已经起义,归附革命军);张謇正在独立的江浙等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任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梁启超仍在国外,理论上清政府对他的通缉甚至都还没有正式取消:梁如浩则正担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