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5章 捡到“宝”了(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25章 捡到“宝”了(二) (第2/3页)

‘汉阳造’也可以吐气开声了。”

    王麟现在的确有些“财大气粗”,暂时不用担心经费的问题。由于两湖**军走的是精兵路线,而且光复过程中破坏极xiǎo,仅仅是藩库一项,以两湖如今的财政支出,就足支半年;而今年武汉、九江两地的关税税余,尚未上缴清廷,就被王麟控制在了手中,也足有600余万两,至少年内,王麟并不担心财政的问题。更何况,王麟心中还惦记着“天府之国”——成都藩库的那800万银子,若不出意外,那些银子应该不至于如另一个时空一样被luàn兵抢走,而很有可能落到自己手中。看来得催促一下马荣,抓紧进军成都了。

    王麟手中有大把的银子,因此,虽然还在战时,两湖境内却没有加征任何的税收,甚至由于废除了晚晴的许多苛政和各种杂捐,尤其重要的是废除了厘金,两湖已经成为国内最受工商界人士青睐的地方,旬月以来,武汉、长沙等地的工商业,不但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反而益见繁荣起来。国内以徐家为代表的大商业家族,都已经着手来两湖地区投资,甚至江苏常熟的张謇“张状元”,也派了代表过来考察。

    王麟当然不愿意杀激取卵,他着眼的是长远,因此他除了开初的时候接受了武汉商业协会会长李国镛带头捐献的200万两之外,并不鼓励他们继续捐献。只是在红十字会来到武汉发展支部之后,王麟方才示意李国镛带头支援红十字会的各项工作。

    “国臣先生,能不能多生产一些手榴弹呢?”王麟突然想起后世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镜头,对于手榴弹这种又经济又实效又方便的轻型武器,不免有些心向往之。

    刘庆恩皱了皱眉,答道:“手榴弹的使用历史很早,但是19世纪以来,逐渐受到冷遇,已经不怎么被人重视。”

    王麟却不愿意放弃他的“恶趣味”,很恳切地继续说道:“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手榴弹曾大放异彩,这种武器在堑壕战和攻坚战中,极为有效,还请国臣先生稍微留意一下,或许能成为我军的一个‘大杀器’也说不定。”

    刘庆恩微微沉淫,随后点了点头,表示应允。他熟知中外兵器史,知道手榴弹的历史悠久,说起来最早的原始手榴弹还是中国发明的呢,15世纪欧洲出现了装黑火yào的手榴弹,当时主要用于要塞防御和监狱,17世纪中叶,欧洲一些国家在精锐部队中配备了野战用手榴弹,并把经过专mén训练使用这种弹yào的士兵称为“掷弹兵”。到19世纪,随着枪炮的发展和城堡攻防战的减少,手榴弹逐渐受到冷遇。不过,在前些年的日俄战争中,手榴弹倒是重新发挥了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