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非袁不可(二) (第2/3页)
”
“确有此事。当时,我还对袁公说:‘议决后我必服从多数;惟以我观察时论之趋向,必系民主多数。如议决民主,公当如何?’在兆铭看来,中国非共和不可,共和非袁公促成不可,且非袁公担任总统不可!”汪兆铭口才便给,一旦开口即滔滔不绝。
南方首席代表伍廷芳,见汪兆铭抢过了话题,知道他并无私心,因此并无不快。汪兆铭在党人中素以德行知名,此次赴京谋次摄政王载沣,事虽不成却载誉而归,他的狱中“绝笔”——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更是在党人中争相传颂。前些日子,同盟会的一位大佬章太炎,谈到将来民国肇建,总统待选,甚至称大总统一职,以功当属黄兴、以才当属宋教仁、以德当属汪兆铭。伍廷芳虽然不认同章太炎此说,但他对汪兆铭还是非常欣赏的,见他出头,乐得在一旁作壁上观。
“将来中国施行君宪还是共和,现在下断语未免言之过早吧?中国这个一个大国,蓦然取消帝制,是否会有诸多不便,大家还需从长计议吧?”杨士琦想起南下前袁世凯的嘱咐,咱们得双管齐下,用“共和”bi朝廷退位,倡“君宪”bi民党让步。其实私下里,袁世凯也曾经对他感叹,如今“潮流万派,毕趋共和,人心如此,莫可如何”。
“杨先生这话说得差了吧,眼前中国的形势,除了共和,绝无第二条道路可走。何况,对袁项城而言,若能迅速推倒清室,赞襄共和,将来大功告成,自可被举为大统领,较诸现在之内阁总理,实有天渊之别。不然,吾辈一面当长驱北伐,一面当实行暗杀主义,后悔无及矣!”
杨士琦瞿然一惊,循声望去,见说话的是一身形瘦削的年轻人。
杨士琦认得此人乃是此次谈判中南方的列席代表王宠惠,此时正是年轻气盛。对方虽然年纪轻轻,故事却不少,他也有所耳闻,此子乃天津北洋大学堂毕业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他的大学文凭上外围左右书有“钦字第壹号”的字样。因此,他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