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与德国佬的一揽子“生意”(一) (第2/3页)
一战爆发后,他参与黄兴、覃振等人组建的欧事研究会,该会主张在欧战的形势下,应把“首在维护国家,愿政fu一意对外”作为宗旨,甚至认为必要时可以“联袁对外”,这与这个时候正组织中华革命党的孙文,差不多是背道而驰。
后来袁世凯密谋称帝,派杨度等人到日本活动,劝说国民党人回国。当时,蔡锷已经被袁世凯羁縻于京,脱身不得。黄兴利用这个机会,遂派胡瑛回国,好乘机帮助蔡锷脱险以及准备讨袁计划。胡瑛不顾家仇和本身利害,于民国4年春回国,“投靠”袁世凯,颇为老袁所重。
后来他为了帮助蔡锷离京,不得不列名劝进的“筹安会”,最后,蔡锷安然离京,组织护**,他却因为“参加”“筹安会”几乎身败名裂。列名“筹安会”,也成为他一生的最大憾事,他曾感叹:“胡子(指黄兴)要我回国设法脱蔡出险,任务虽属完成,然不善自处,致蹈铄金之诮,谓之胡哉!”
这一个时空,胡瑛的命运应该会不一样吧。回转两湖大都督府的路上,王麟轻轻叹了一口气。
不过随即他就收拾好了心情,因为马上,就有一件关乎着两湖甚至今后中国命运的问题等着他处理:德国驻汉口领事恩斯特,带着从本土赶来的特使团,将在这天的晚些时候拜访他,商讨德国与两湖方面的合作事宜。
…………………………………………………………………………
上午八点,两湖大都督府,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德国驻汉口领事恩斯特,在卫兵的导引下,一脸微笑地陪伴着不远万里从本国赶来的全权特使及其随员,走进了两湖大都督府的大mén。
恩斯特本人,已经是第五次踏足这里,此时,他早已收起了原先对于王麟的xiǎo觑之心。在发回国内的报告中,恩斯特把王麟誉为中国的“拿破仑”,认为他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注定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崛起。
“难得的是,这个年轻的革命党身上,没有其他革命党人那种幼稚的亲英或亲美的情绪,反而对德意志帝国表现了足够的亲善,”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