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9章 临时大总统(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9章 临时大总统(一) (第1/3页)

    吾网提醒书友注意休息眼睛哟

    第159章 临时大总统(一)

    “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夫中国**政治之毒,至二百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

    国民以为于内无统一之机关,于外无对待之主体,建设之事,刻不容缓,于是以组织临时政fu之责相属。自推功让能之观念以言,文所不敢任也;自服务尽职之观念以言,则文所不敢辞也。……”

    1911年1月1日晚上十点,南京前两江总督署(也是原来的太平天国王府所在地),如今的中华民国总统府,彩灯闪烁,军乐悠扬,在周遭数百人的注视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正在宣读誓词。

    这一天傍晚才赶到南京的两湖大都督王麟,此时也静静的站于一旁,默默的看着这一幕。听着孙文大声地诵读誓词,王麟虽然在后世的史书中无数次阅读到这一有些简陋的场景,此刻仍免不了有些激动。

    老实说,后世的王麟,对史书上反复强调的,孙文这一纸誓词意味着数千年“帝制”的结束,新时代“民治”的开始,原本很有些不以为然。

    要知道“百代皆行秦政治”,帝制并非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当然也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轻易废除得了的。“民治”要真正建立起来,也绝非一阵军乐,一片欢呼,一纸誓词,就可以轻易实现。

    所以,在王麟的眼中,这一刻的象征意义,远远的大于其实际的意义。

    然而,此时王麟看着周遭人们或庄重或欢欣的神色,感受着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的特殊气氛,他突然觉得自己过去实在看轻了这一象征意义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没错,这一个时刻并没有真正终结旧有的政治模式,新的政治模式依然是举步维艰,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够成熟地建立起来。

    但是,就算是在另一个时空,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孙文,对着国民宣誓的举动,仍然是中国政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变化(或者说“进步”)。在此之前,数千年沿袭的游戏规则,虽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以篡位、可以“禅让”、可以战胜攻取,都不外乎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夺得大位的人以天子自命,对“天”发誓,至于臣民,那就视之蔑如了。从这一刻开始,至少从法理上意味着,即使贵为国家元首,也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对人民负责。(至于某个神奇的时代,人民公仆具有了神奇的含义,这当然不是辛亥先贤能够想象的。)

    从此之后,“帝制”也就只能“无奈地”成为历史的古董。强大如袁世凯,因为称帝(虽然仅仅是“君主立宪”),立即就身败名裂。后世的掌权者,即使实际权力远远逾越于历史上真正的皇帝,也绝不敢居“皇帝”之名。无论如何,这对于有着数千年君主制历史的中国,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是不过分的。

    王麟浮想联翩之际,孙文已经宣读誓词完毕:

    “今以与我国民初相见之日,披布腹心,惟我四万万同胞鉴之。颠覆满洲**政fu,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政fu既倒,国内无变luàn,国民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

    孙文宣读誓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