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5章 未来之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75章 未来之路 (第2/3页)

候,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写成的《革命军》(1903)。

    立宪派则认为暴力革命,对社会破坏性太强,远不如循序渐进的改革,更容易达成建设性的目标。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的蓝本,是类似于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即“虚君共和”)。

    可惜的是,清末的改革,让人们彻底断了可以借助清室实现宪政的念想,正如后世有人评价的,在革命风暴来临之前,“满清利益集团就已经彻底丢尽了他们的脸”。(.la 好看的)

    清政fu启动的预备立宪,其目标是日本式的君主立宪,万世一系,“大权统于朝廷”,“虚君”什么的,清政fu是坚决不干的,最后闹出乌烟瘴气的皇族内阁,也就是必然之事了。

    改革之路无法走通,暴力革命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立宪派与革命党迅速合流,革命的火炬,就是四川的立宪派和革命党共同点燃的。

    四川的保路运动中,立宪派痛快淋漓地喊出了暴力革命的呼声:

    这就是违法欺良善,立宪国哪容这等不好官。我们根据法律来问辩,问穷了大家把脸翻。做官人都把法律犯,xiǎo百姓一齐要动蛮,不是luàn来不敢反,抱定道理守定秩序总要闹出天外天。这等对抗为哪件?还是立宪国民的自由权!

    就连原先对革命非常厌恶,认为革命党有破坏、无建设的张謇,当革命风暴来临之时,也迅速地剪掉辫子,转向共和,与革命党联手,力图迅速推翻清室,重新开创一番新的局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心厌清,武昌枪声一响,各方立即闻风响应,清廷的统治也就旦夕之间土崩瓦解。

    想着想着,王麟内心之中忍不住深深地叹了口气。哎,这一背景也就造成了许多精英人物对共和及宪政的mi信心理,以为共和一成,宪政制度之下,一切就万事大吉。可是另一个时空的历史,充分揭示了:离开了宪政固然万万不行,只会让神州成为一片神奇的土地,可是宪政也并非万能,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要想建立成熟的宪政制度,更需要精心的呵护和精英人物充分的耐心。

    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从南京回武昌的路上,王麟终于明确了自己穿越以来的使命:为中国宪政制度的成熟确立,保驾护航!

    于是,王麟回到武昌之后,立即大刀阔斧的着手了一系列行动。在这期间,孙武从南京发回紧急电报称,日本元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