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2章 世事如棋局局新(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2章 世事如棋局局新(四) (第2/3页)

剪掉辫子,可是一进城里,就被守在城mén口的士兵和警察,二话不说,‘咔嚓’一声,把辫子给剪没了。这些人回到乡里,婆娘数落,还被别人瞧不起,搞得现在,都没有几个乡下人敢进城里。……”

    王麟有些尴尬地听着,他依稀记得后世的史料上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哦,貌似鲁迅的某篇xiǎo说,叫什么来着,好像是《风波》什么的,就描写了这样的情节。鲁迅的故乡绍兴,风气比两湖可开通多了,到1917年都依然如此,那两湖内陆地区,出现老先生说的这些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老实说,辫子的政治意味,到了清末确实越来越淡,不但汉人留学生,基本上都会把辫子剪掉,就是满人权贵良弼、荫昌也都把辫子给剪了。武昌革命之后,不但南方各地新独立的政fu下了剪辫令,北方清政fu也下了剪辫令,其实早在武昌革命前两天,清贝勒载涛把那些带兵的将领招到他那里来吃饭,就对他们中几个资格比较深的人说,包括冯国璋和丁世媛,要他们率先剪辫,作为全军的楷模。

    到了清末,剪辫是大势所趋,即使没有辛亥革命,也会逐渐推行。这有两个原因,一是留辫不卫生,尤其在军队中,非常不方便;二是被外国人耻笑,说是猪尾巴。

    但是这两个原因,对于乡下人是不适用的,他们又不用和外国人打jiāo道,何须顾及外国人的看法?卫生不卫生,更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况且,许多人还有一种mi信心理,认为辫子是身体的一部分,剪掉了,身体的精神气就会受损,自然不愿意剪辫了。两湖军政fu虽然也派了一些人到乡下宣讲新观念,但观念这个东西,生活方式没改变之前,可不是一两个月就能改变的。

    结果,一些辫子被剪了的乡民,剪的时候哭天抢地,剪了之后,哭着闹着要回了被剪掉的辫子,拿回家里,珍而重之的供了起来。

    广西等省,甚至还出现军队中因为强迫剪辫之事,而发生兵变的。

    “形式主义害死人啊!”王麟依稀想起这些事,忍不住暗暗摇头。

    但是,剪辫对于革命党人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象征意义,‘革命’一定程度上就是排满,对于这根象征着满人统治的辫子,当然是必欲去之而后快。剪辫、易帜、改历,都是非做不可的,这是革命党人共同的观念,王麟也没有理由反对。

    “辫子呢,我也赞成剪!”只听王闿运继续说道,“只是剪辫这个事,其实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