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2章 党务与民生(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2章 党务与民生(一) (第2/3页)

以及给人佣工为生。这些小手工业者或小业主,以及各式各样的工人,对于物价都是特别的敏感。

    假如说,乡下种地的农民们只要不遇到特别大的灾荒,多半还能够自给自足,这些小手工业者和小业主的日常生活却严重依赖于市场,依赖于物价的稳定。一旦物价上涨,首先遭殃的就是他们。

    1909年波及数省的大水,致使湖南境内谷米收成受到严重损失。供应本省已经不足,因水灾歉收的邻近省份却仍然沿袭过去的办法,前往湖南采购粮食。这个时候,许多人的自私的一面就彻底地展露了出来,一些米商为了最大限度的营利,勾结官府囤积居奇,遂使米价扶摇直上,一日数涨,由往年每石二三千文上下,猛增至每石七八千文,而且涨势并未刹减,各米店皆悬牌书“早晚市价不同”6字。

    1910年4月11日,长沙米价每石突破8千文大关,终于引发了无数悲剧。最轰动的一例,是南mén外一靠挑卖河水营生的乡民黄贵荪,劳累数日,所得竟无法买回一升米。极度悲愤之中,黄贵荪一家4口到老龙潭自溺而死。正是这一悲剧性事件,传开之后,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抢米风潮。

    风潮最激烈的时候,饥民们放火焚烧了巡抚衙mén,此外,还将日本领事署、美商美孚洋行、英商怡和洋行、日商东情三井洋行及教堂、趸船等都予以捣毁或焚烧。清政fu的大清银行、长沙海关等衙署也遭到同样的命运。

    当时,正在省城担任警戒的新军第四十九标二营排长陈作新,就提出了乘机发动起义的建议,只是这一建议却被同为同盟会员的该营管带陈强否决,而且胆小怕事的陈管带,还在事后借故将陈作新开除了出去。

    1910年轰轰烈烈的长沙“抢米”运动,最终被残酷镇压了下去,但这一个风潮,使得长沙多数民众,甚至许多有良知的乡绅,从此对朝廷彻底死心,这也就是为什么,王麟当初,只带领了很少的人马过来,几乎一枪不放,一人不伤,却顺利拿下了湖南。

    湖南军政fu成立之后,平抑物价,依然是政fu面临的一大难题。不过,废除了许多的苛捐杂税之后,政fu又大力惩戒了一些囤积居奇的奸商,颁布了一系列严明的法令,市场终于逐渐恢复正常。

    不过,根本上使问题得到好转的措施,则要归功于两湖局面的迅速安定,很快吸引来了大量投资和更繁荣的贸易。

    光是长沙附近新设立的几家棉厂、纺纱厂、火柴厂、自来水厂等等,就给无数人凭空增添了养家活口的营生。

    工作有了,工资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