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0章 大选前夕(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0章 大选前夕(二) (第2/3页)

疼了一阵子。

    如今,袁世凯东挪西借,虽然财政上不至于像南京临时政府那样没有办法,但依然有着很大的困难。袁世凯没有金手指,他能想到的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无外乎对外大借款,以盐税收入(全国盐税年收入约4750万两)作抵,向六国银行团商借2500万英镑的贷款。

    可是,此时,德国已经与武昌方面展开了秘密合作,对于向袁世凯贷款就没有多少热情,而英、俄两国分别由于藏、蒙问题,也有意为难,以致大借款谈判,一直难有结果。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总长,已经由熊希龄换成了周学熙,在周学熙的“巧妙”周旋下,大借款好容易有了点眉目,却又因为条件苛刻、让利太多,在临时参议院遭到弹劾而搁浅。

    派兵入陕一事,也引起了很大的波澜。

    袁世凯本来打着如意算盘,要把陕西牢牢掌握在北洋军手里,最好顺便把陕西都督换成曹锟这个“自己人”。可是,他的这一希望也不得不落空。

    袁世凯一想起此事,不能不十分生气。这个张小子,竟然摆老夫一道

    此前,陕西都督张凤翙,已经露出了向中央输诚的意思,请中央军入陕,也是他的建议;然而,曹锟的第三师才到潼关,陕西方面却又出尔反尔,声称陕西地方的两个师足以绥靖地方,再加派一师驻防,未免要加重地方负担。

    袁世凯自然不甘心,电令曹锟继续前进,一时间潼关前阴云密布,几乎就要战火重启。

    眼见同为国民党员的张凤翙“有难”,临时参议院的同志们自然要伸出援手,对于中央政府的行为,严厉谴责。这个时候,袁世凯还不愿触犯众怒,只得打消原来的念头,电令曹锟所部就地驻防。

    ………………………………

    “大总统,共和国家,国会的确是重中之重,在所必争。”梁启超听了袁世凯的“抱怨”,微微一笑,似乎胸有成足。然而,他的内心却也有些焦灼,如今国民党占了先手,气焰熏天,国内第一大党的地位,短期内几乎无可动摇,自己虽然抱负远大,但是进步党的势力还是远远无法国民党相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