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马元义 (第2/3页)
召进入军队,势必会让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减弱,如此可不符合他精兵简政的初衷,所以这后备军的训练工作尤其重要。
可是,这些后备军若是按照正常士兵的训练,那和精兵之策相违背,即便是训练成辅军,也有些花费过大,一直以来,这也是困扰他的一个难题。
辅军的作用主要是运送粮草辎重,协助正兵作战,只进行很少的训练,装备什么的也就更别提了,几乎就是比民夫强了一星半点而已。
苏老伯的话萦绕在耳边,似乎让他看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若是能够将乡间精壮训练成民兵,闲时务农,战时为兵,岂不是两全其美,而且如此更有助于对治下领地的统治。
和屯田兵不同,屯田兵说到底还是兵,是官府专门集中精装用来生产劳作的士兵,按照军队制度管理,这些人也会在农闲时加以训练,但本质上他们还是属于士兵,不是普通农民,他们的行动受到纪律的严格约束。
“对了,府兵制!”
这时候,他的脑海中突然冒出来一个名词,府兵制,这个奠定了盛唐的征兵制度,似乎比起现在的募兵制度来说,更加先进。
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府兵征发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土地是府兵赖以实行的经济基础,所以真要想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府兵制度,根子上还是要落到土地问题上,只有施行均田制,按照人口分配土地,避免土地兼并,府兵制才有生存的空间。
设想很美好,但在此时此刻,他却是无法办到,不过一个念头却是在脑子里生发出来,或许这将成为他今后立足天下,争夺民力的根本所在。
苏辰返乡引起来巨大的轰动,俗话说得好,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他可是整个五源县的骄傲,他这一进城,就收到了全城百姓的围观,当得知马上骑着的青年便是大名鼎鼎的苏破虏时,所有人都发出了震天的吼声。
“大丈夫当如是!”
“为人不识苏破虏,便称英雄也枉然。”
“好一个苏破虏,好一个苏家,时也,运也!”
就在百姓拥戴苏辰的时候,苏家酒楼顶楼之上,两个到人并肩而立,看着街道中央的青年,其中一人笑道:“怎么样,元义,现在你可看到苏侯爷的影响力了,只要他能够加入我们太平道,那对于师父而言,将是如避之助。”
那个被称作元义的道士正是太平道主张角的弟子马元义,在教中地位甚高,马元义点点头,恍然大悟地说道:“怪不得师兄劝服苏将军入教,只要苏文龙入了我教,那再由他去去劝服自己的儿子,恐怕就要容易多了,只是师兄如何保证苏文龙一定会同意呢?”
马元义的师兄似乎胸有成竹,看着马背上被拥戴的苏辰,漫不经心地答道:“元义不必挂虑,苏文龙答应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既然他儿子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