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零零九章 浮萍而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零零九章 浮萍而已 (第2/3页)

尽责到最后,陪着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一起上吊自杀的太监,良久之后,点了点头,对他说道:

    “王承恩,你说的并没有错!反倒是朕有些偏执于一隅了!如今朝廷的西北方略既定,就轻易动摇不得!

    “不管这中间,朝野上下,付出了怎样的牺牲,驱贼西去与肃清西北的大略,都不容更改!

    “无论如何,这都是功在当世、利在千秋的大事啊!”

    说完了这话,崇祯皇帝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来,然后用手拍了拍身边小方桌上的锦衣卫密折,看着王承恩,再次对他说道:

    “锦衣卫上的这个折子,明天一早,你去转给军机处和内阁大臣们都看看,就按照你方才所说的那般,到军机处和内阁去传朕的口谕,由内阁拟旨表彰西宁城守城军民的忠义之举。

    “西宁城固然是丢了,但是守城军民之于朝廷,亦算是仁至义尽!不是守城军民对不住朝廷,对不住朕,而是朕这个天子,大明朝的朝廷,对不住西宁城的军民啊!

    “尤其是西宁李氏,可谓是满门忠烈,足堪为国朝文官武将之楷模,将来朝廷大军收回西宁,须在西宁城内立祠祭祀,令其香火不绝!

    “至于李弘嗣、李振声两人,你也一并去传朕的口谕,吩咐礼部将二人之灵位,奉入护国忠义庙内,从祀真武大帝!其余未尽之追封、褒扬事宜,着令军机处和内阁速议呈览!”

    崇祯皇帝语气沉重地说完了这些话,仿佛是终于了结了一件心事一般,往后靠在圈椅的靠背上,看着王承恩,疲惫地摆了摆手,示意王承恩等人离开。

    自古以来,最令人痛心疾首者,莫过于忠臣良将之死。

    而在明末的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又尤其多。

    李弘嗣、李振声这两个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之死,之所以引起崇祯皇帝的重视与反躬自省,是因为他对之前采取的许多冷酷无情的方略,产生了怀疑。

    怀疑这个方略的正确性,怀疑付出这样的代价值不值。

    虽然在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眼里,大明朝的这些军民百姓也好,这些文武大臣也好,前世早就是一堆白骨,早就是历史尘埃了,怎么摆布都可以,他都没什么心理负担。

    而且没有如今的他的话,这一世,这些人同样迟早都是要殒命的。

    只是来到这个世界上,来到这个时代的大明朝这么几年之后,他在改变着这个时代的同时,也在被这个时代所改变。

    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已经渐渐地融入了这个时代,融入了这个时代的生活,很难说他是一个现代人拥有了明朝的身份,还是一个明朝人拥有了现代的灵魂。

    总之,他离不开这个时代,而且注定要在这个时代生活下去。

    对此,他早已没有了任何抵触的心理,或者不适应的方面。

    同样也为这一点,在对待这个时代的人物是非问题上,他的心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战争或者饥荒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