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零一一章 当然还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零一一章 当然还有 (第3/3页)

浪之后,大明朝的士林儒生之中,还有没有类似于张溥的人物呢?

    当然还有。

    大明朝士大夫阶层的读书人中,可能最不缺的,就是这种确实很有才华但是脾气又臭又硬的人了。

    比如黄宗羲这种。

    崇祯四年春的时候,黄宗羲刚满二十一岁,不过在世家子弟云集的京师国子监中,已经显现出了士林领袖的苗头。

    出众的才华,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这个黄宗羲年纪还小,其学问造诣还远远没有后来的时候那样博大精深。

    但是即便如此,二十一岁的黄宗羲,在国子监里已经样样都是出类拔萃了,不管传统的经史子集,还是新兴的天文算学,常常辩得国子监里的五经博士们哑口无言。

    除了出众的才华之外,这个黄宗羲之所以能在国子监里成了一个颇有领袖气质的风云人物,还有其他的优越条件。

    其一,他的父亲黄尊素当年曾是东林党人中的大人物,而且惨死于阉党之手,名头非常的响亮。

    再加上黄宗羲的确很有才华,这让他被推荐进入国子监之后,很快就成了国子监生中的头面人物。

    其二,他的老师正是眼下大明朝廷上的大理寺正卿刘宗周。

    大理寺正卿刘宗周,不仅受到了当今这位崇祯皇帝的尊重和推崇,在京师朝堂之上拥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在大明朝的士林儒生之中,也拥有十分崇高的声望。

    作为刘宗周的亲传弟子,这个黄宗羲在国子监中,受到了许多士子的拥戴和追捧,隐隐然成为了类似张溥那样的人物。

    崇祯皇帝倒是并不担心这些国子监生们能够搞什么事情来,不过若是一直让黄宗羲这种不安分的监生,一直在国子监里乱发议论,也不是长久之计。

    国子监里当然有锦衣卫和东厂的合作者,而黄宗羲在国子监里的大量议论,也经过锦衣卫和东厂之手,不断地传递到崇祯皇帝的案头。

    其中的许多议论,在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看来,并不能算是错的,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之下,却不是提出来议论的恰当时机。

    比如,黄宗羲在国子监中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这话有没有错?当然没有错。

    但是在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正在巩固君权的时候,散布这样的议论,却没有什么好处。

    再比如,周皇后终于生了皇长子之后,整个京师都在为此庆贺,而这个黄宗羲却在国子监里跟人辩论,语出惊人地提出重设宰相,他说:

    “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昔者伊尹、周公之摄政,以宰相而摄天子,天子且以师礼待之,即令天子年幼,而国政亦可维持不坠!

    “今国朝自太祖高皇帝以来,宰相之位废置而不设,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