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零一二章 为时过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零一二章 为时过早 (第2/3页)

情况之后,不仅没有治他的杀人之罪,而且还给了黄宗羲一个“忠臣孤子”的评语。

    崇祯皇帝亲自给的这个评语,是个很高的评价了。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接下来的路,黄宗羲应该能走得很顺利,比如说顺利地考中举人,顺利地得中进士什么的。

    但是十分出奇的是,这一切都并没有成为现实。

    至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因为他的老师刘宗周的被贬斥,还是因为他自己的言行离经叛道,只有天知道了。

    这一世,如今的崇祯皇帝与黄宗羲之间,并无历史上那样的交集。

    因为这一世,崇祯皇帝在肃清阉党集团的时候,手段更加狠辣,也更加雷厉风行。

    等到黄宗羲闻讯赶到京师之时,当年陷害其父黄尊素的阉党分子,已经被锦衣卫所诛除。

    这之后,未能亲自手刃仇人的黄宗羲,也没有返回其浙江老家,而是投奔了其父的故交挚友刘宗周,并且从此拜在了刘宗周的门下,一直在刘宗周的家里吃住读书。

    后经刘宗周这个大理寺正卿的举荐,黄宗羲凭借着黄尊素之子的身份以及已经拥有的生员功名,顺利地进入国子监,成为了一名荫监生,从此走上了与原本历史之中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而这一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会不会因此扼杀掉一个伟大思想家的诞生?

    黄宗羲这个在历史上历经挫折而成就非凡的思想家,会不会因此而泯然众人矣?

    一开始,当崇祯皇帝得知,这个黄宗羲在国子监里读书的时候,心里当然没底。

    不过后来没过多久,锦衣卫和东厂呈报的各种国子监内的动向,就让崇祯皇帝不得不承认人类秉性之强大。

    黄宗羲顺风顺水地到了国子监中,却依然表现得十分出众,学业自是不用说了,而他的个性与言行也依旧十分出众。

    得知这个情况的时候,崇祯皇帝的心里,真是说不上来到底是何种感受。

    一方面他也为这样一个思想家没有沉沦埋没而庆幸,另一方面却也为国子监中出了这么一个类似于张溥的人物而暗自头疼。

    这一回,崇祯皇帝自从得知二十一岁的黄宗羲以国子监生的身份参加了本次春闱的考试,当时就下定了决心,要让他一考即中。

    这样的人物,可不能再让他在国子监里继续崇尚清议玄谈下去了。

    而是要让他尽快接触一些实际的政务,免得他不知道天高地厚,搞乱了目前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士林人心。

    崇祯皇帝知道,是自己之前明确抬高内阁的地位,引起了国子监里一些士子的议论,同时也激发了黄宗羲对于重设宰相的主张。

    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