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六章 牛李二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六章 牛李二人 (第2/3页)

权,李家分家。李春玉分得了李家在开封府等地的粮行,以及位于杞县的大批土地田产,而作为李春玉嗣子的李信,也在分家之后,带着自己宗法上的亲弟弟、实际上的堂兄弟李侔,前往杞县投奔自己的叔叔和嗣父李春玉,从此寄居在了杞县。

    巧合的是,这个粮商李春玉,字精白。而这也正是崇祯末年,民间把李岩当作前阉党尚书李精白之子传说的由来。

    李信年少时虽然聪敏异常,读书过目不忘,一度号称神童,但是年纪稍长之后却痴迷习武,荒废了许多年华,到了天启四年的时候,才有了一个秀才的功名。一直到他来了杞县,投奔嗣父李春玉之后,顿时感到自己在嗣父家中寄人篱下、地位尴尬,随即发奋苦读,终于在天启七年考中了举人。

    更加有意思的是,后世以牛金星知名的牛聚明,也是天启七年河南乡试中举的举人。这两个此时互不相识、后来却“相爱相杀”的大顺军将相之间的缘分,看来是早已注定。如今牛金星和李信两个人,分别上了京城参加会试,现在这位崇祯皇帝自然不会再让他们像历史上那样落第而归。而且今后的历史上,自然也就不会再有大顺军的天佑殿大学士宰相牛金星和军师制将军李岩了。

    当然了,此时云集京师的,自然还有各方才俊,毕竟今年恩科真的是名副其实的恩科,要招五百名进士,是大明开科取士二百年来第一次这么多。但凡是还对科举仕途抱有希望的举人和监生,都是纷纷前来,试图把握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在阁臣徐光启和督察院左都御史李标的努力下,京师贡院新建的考棚如期完成了。

    三月二十日,崇祯元年恩科会试的主考、副主考、同考官,共十名来自礼部、吏部、督察院等衙门的考官们,都进了贡院。二十一日寅时正,京师贡院门口灯火通明,云集京师的考生们,早早起床,按照事前领到的号签,一个个提着考篮,排好了队。

    虽说这些考生,有的已经到这个地方考过了好几次,但是再到这个地方仍然是莫名其妙的紧张。比如宋应星,虽然来进过京师贡院几次了,但是看着贡院门口写着的“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几个大字,仍然感到压力山大。

    不过与以前几次不同的是,这次在通州停留的一天,使他感慨良多,新建成的讲武堂,忙得不可开交的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