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四章 谋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四章 谋议 (第2/3页)

州城中的原明朝广州卫指挥使杨可观等人取得联系,并指示“花山盗”三千余人向佟养甲伪降,准备以里应外合的方式攻取广州,只是后来因为走漏消息而功亏一篑。

    但此时庞岳如此发问也并非明知故问、多次一举。因为,自从有了他的加入,历史的走向在某些地方已经发生了偏移,他不知道目前陈邦彦是否依然像之前那样与城中的内应取得联系。

    陈邦彦几乎不假思索道:“若是智取,我方的损失便会小得多。”

    庞岳心中暗道一声果然如此,随即又问:“不知该如何智取?陈大人能否说得详细一些?”

    陈邦彦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早在年初,当虏贼李成栋率清虏主力攻入广西,广东境内清虏防务空虚之时,我便与集生(陈子壮表字)兄开始谋划与城中内应取得联系、里应外合夺取城门。城内有原广州卫指挥使杨可观、指挥同知杨景晔等,当初清虏攻陷广州之时,他们均率各自的部众与敌战至最后,直至陷入绝境的情形下才被迫降虏,但降虏之后却不被佟养甲所信任,反而被剥夺大部分兵权,心中必有怨恨。因此,当我于二月份率军抵达广州城外之时,曾暗中派人给杨可观、杨景晔二人送去一封信,希望他们能举兵反正,与我义师里应外合,夺取广州。杨可观等虽然被剥夺大部分兵权,却曾是世袭武官,在广州可谓根深蒂固,城中驻防的清虏绿营有不少都是他们的旧部。若是他们愿意配合,我方攻进广州便会容易得多。只不过,那一次杨可观等并未立即给我答复,收下了信之后便将信使客客气气地送出城外,也未留下什么口信让信使带回。之后,由于李虏率军回师广东,我方义师又攻城不利,只得先行撤走,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庞岳沉思片刻,道:“杨可观既然能收下大人的信,又将信使送回,那就说明他并非有意拒绝大人的建议。若真是有意拒绝,怎会不杀了信使向佟虏报告,以表忠心?或许,杨可观等心中依然存在顾虑,他们见我方义师一时难以攻进城去,而李虏又率军朝广州火速赶回,便没有把握去冒这个险。”

    “陈某也是这么想的,”陈邦彦道,“但此次的形势又有所不同,面对我朝大军压境、而城中李虏所部又是元气大伤的情形,杨可观等人未必不会生出反正的念头。”

    “如此当然是再好不过,到时候就得劳烦陈大人派人前去联络了,”庞岳笑道,“我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办起这种事情来可不如陈大人顺手。”

    陈邦彦也是爽朗地笑了几声,道:“此乃为国效力,陈某也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广州乃至两广光复,又岂有劳烦一说?”

    说完,陈邦彦又想到了什么,顿了顿继续道:“另外,集生兄和玄子(张家玉表字)老弟也在日夜盼望着收复广州的那一日。尤其是集生兄,他所组织的义师就驻扎在广州府南海县九江村,离广州最近,之前也曾多次想过要夺取该城。说不定,等他得知李虏所部在清远损失惨重的消息之后,又会立刻动了攻取广州的心思。”

    “对了,陈大人所说的集生先生可是万历四十七年探花、崇祯朝礼部侍郎陈子壮大人?”

    “正是。”

    这时,庞岳不由得又想起了在原来的历史上,陈子壮会同陈邦彦一起谋取广州一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